西游记六耳猕猴 西游记取经潜规则的受害者:注定失败的六耳猕猴

  西行途中有两位特殊的妖精,他们与取经团发生冲突的导火索很另类,既不是人肉食品也不是袈裟宝贝,而是想将取经团取而代之,自己去灵山获得正果。他们一个是六耳猕猴,另一个就是黄眉大王。一个代表了草根,一个代表了体制内人物。但相同的是他们不懂游戏规则,所以这也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西游记六耳猕猴 西游记取经潜规则的受害者:注定失败的六耳猕猴

  首先来说说六耳猕猴。关于六耳猕猴有很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个是阴谋论,说死的其实是孙悟空。如来觉得孙悟空太难把控了,于是找一个傀儡取而代之。另一个就是认为这是作者的隐笔,也就是“二心说”。六耳猕猴其实代表的是孙悟空的另一面。桀骜不驯的六耳猕猴死了,活着的则是完全被体制驯服的孙悟空。

  阴谋论我是不赞同的。至少在我看来,真假美猴王前后的孙悟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之后黄眉大王这一章,当唐僧不听孙悟空的劝告误入假雷音,孙悟空被黄眉的金钹罩住,二十八星宿前来营救的时候,孙悟空还恨恨地说:“我那师父,不听我劝解,就弄死他也不亏!但只你等怎么快作法将这铙钹掀开,放我出来,再作处治。”虽说是气话,但如果真的是一只如来的傀儡猴子,是绝不会这样说的。同时孙悟空两次被唐僧驱逐,都是因为“滥杀无辜”,而不是意志坚定之类的原则性问题。但从乌鸡国的事例来看,神仙即使对国王的性命也是视为草芥,何况是对几个山贼草民?其实对孙悟空而言,第一次被驱逐之后他已经有了一次突变。在白骨精出现之前,他跟随唐僧主要是因为感恩。五百年在五行山下是何等的凄苦,尤其是对一只猴子而言。不管怎么说,这点恩情是不能忘的。但回到花果山之后,他突然感觉到根本不可能找到五百年前那种快意江湖的感觉。物是人非,这时的他已经不像五百年前,沧海历尽,根本不可能再安心在这里整天和猢狲们看山吃桃。再次造反?且不说紧箍仍在,五百年的孤独也让他觉得这一切的虚幻。得个功名,才是最现实的选择。所以猪八戒一过来请他回去,给了他一个台阶,也就马上回来了。途中还特意泡了一个澡,说是洗去妖气,彻底地洗心革面。

  因此白骨精之后的孙悟空,驱使他走下去的理由已经不主要是感恩,而是真正对结果的渴望。所以在假猴王出现之前,当他杀了几个山贼再次被唐僧驱逐之后,孙悟空并没有又回到花果山去继续当山贼这一没前途的职业,而是跑到观音那里诉苦,希望领导说说情。观音作为唐僧的辅导员,开导一下这事就非常容易解决,如来完全没必要用个傀儡取而代之。何况这时候的孙悟空经过那么多考验,已经够听话了,工作经验也足够丰富,何必再弄个新人出来,人心思变,岂不多此一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451/603890068823.html

更多阅读

六耳猕猴的疑惑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

在如来的四猴混世论中,还有一个猴子,他叫六耳猕猴。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那么这个六耳

如来为什么能认出六耳猕猴 为什么六耳猕猴

如来为什么能认出六耳猕猴六耳猕猴是《西游记》中最奇怪的一个妖怪,他的武功和法力都和孙悟空一模一样,连独门兵器金箍棒和脑门上套的金箍都没有区别,天上地下几乎没有人能分辨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观音菩萨区别不出来也就罢了,连照妖

关于六耳猕猴真实身份的探究 洪荒之六耳猕猴

关于六耳猕猴真实身份的探究六耳猕猴是《西游记》中最奇特的一个妖怪, 怎么奇特呢? 我们来看一看:观点一 悟空变化说一、人物奇特西游记主要是看孙悟空的戏, 六耳猕猴这个妖怪居然敢冒充主角孙悟空, 上演了一出《真假美猴王》的

六耳猕猴和悟空究竟谁死了! 孙悟空被六耳猕猴取代

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一下事件线索:如来假装和金蝉子翻脸,用苦肉计让金蝉子投胎变成唐僧。等唐僧觉醒,点燃阿赖耶识种子,就自动触发取经任务,把佛法带到东土去。菩提老祖为了道家的利益,先安排了水贼劫杀,后安排了边关守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拦

声明:《西游记六耳猕猴 西游记取经潜规则的受害者:注定失败的六耳猕猴》为网友嗜酒詩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