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殊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写文章,14岁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晏几道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宋徽宗大观四年,年过古稀的晏几道安然辞世。有《小山词》留世。
词人晏几道
晏几道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词人,他是当时有名的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也是晏殊最杰出的儿子,从个人的一生来看,晏几道的人生算是比较凄凉的,他中年的时候家道中落,因为不肯攀附权贵,晚年穷困潦倒,但是从诗词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词人,晏几道又是非常成功的。
晏几道早年的奢靡生活
晏几道身为一个著名的词人,他一生创作的作品大多还是以小令为主,当时已经是小令穷途末路的时候,几乎已经是被人写尽,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来了,但是他横空出世,硬是凭借着一己之力让小令在那个年代再次散发出光芒。当时流行的是柳永、苏轼等人主导的慢词,早年的时候晏几道也比较喜欢这种慢词,但是到了后半生晏几道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沉醉在小令的创作之中,写那些悲欢离合,写那些爱恨情仇,这样的“怀旧”心理也和晏几道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晏几道是宰相之子,少年之时可以说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是父亲去世之后,似乎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原先那个每个人都笑嘻嘻的世界变得充满了恶意,到了晚年的时候甚至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样天壤之别的生活差距,再加上他原本就孤傲的性格,让晏几道几乎和外界很难再接触,他只好通过写小令来缅怀过去的美好生活,来安置自己无处安放的心灵,或许对于他来说,小令已经不只是一种词的形式,还是他的青春,他的繁华往昔。
身为一个没落的词人,晏几道将自己的所有感情融入到自己的小令创作之中,用自己的“痴”打动了无数的人,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
晏几道 踏莎行
《踏莎(suo第一声)行》这个词牌名最早出自北宋的寇准,当时一行人一起出去游山玩水,吟诗作词,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唐朝诗人的“踏莎行草过春溪”,并以此创作了一手词,因此《踏莎行》便算是正式创立下来了。
晏几道踏莎行
这里小编为大家介绍一手晏几道的《踏莎行》虽然这首词一直以来名气都不高,但是细读之下,也不失为一手不错的作品。全词就是描绘了一幅冬日夜景,这个时候应该是冬天将要过去的时候,雪已经快要消融殆尽了,寒意也削减了很多,应该快要到春天了吧。月已西斜,烟雾浓重,“一轻一重”两字形成对比,使得环境描述的更加真实。而烟雾迷蒙之间最是容易回忆往昔,词人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一起喝酒吟诗的换了场景。“迎风朱户背灯开,拂檐花影侵帘动”就是当时的场景,表现了歌楼之中的繁华。
半醉半醒的时候,最是朦胧,好像锦绣的鸳鸯和香包上的翠凤也动了起来,让人不禁疑惑自己这是在梦里吗?“从来往事都如梦”往事如梦是因为往事太美好了吧,而现实已经不可能再经历这样的生活了,所以才只能在梦境之中追忆往昔。到了应该归家的时候,半醉半醒的诗人被凉风一吹,意识渐渐苏醒过来,突然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悲凉,才发现那个自己的爱人没有来送别,不禁又开始回忆之前两个人的亲密无间,可以说全词如梦似幻、尽显悲凉。
柳永晏几道的异同点 晏几道思远人欣赏柳永 晏几道
柳永和晏几道都是宋朝时候非常有影响力的两个词人,他们的生活年代接近,作品类型相近,但是在人生阅历,性格取向等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这里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柳永和晏几道的异同点。
晏几道画像
首先从身世经历上来看两人是天壤之别,晏几道是宰相之子,出身自然尊贵,父亲晏殊不只是政坛领袖也是文坛北斗,可以说晏几道的青少年时期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晏几道从小就看多了官场的黑暗,再加上父亲的地位养成了他孤高冷傲的性格,对于官场抱负没有什么追求。柳永也是官宦世家,但是家世比起晏几道自然是相差不少的,他早年的时候很想当官,展现才能,但是宋仁宗御笔四字“且去填词”彻底断绝了他入仕的念头,多年坎坷,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可以说两人不管是出身还是在为官的态度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从他们的诗词来看,首先他们的诗词大多都是表现青楼女子这个阶层的形态,突出去写自己和青楼女子的交往,展现她们的悲惨遭遇,并且表现自己对于她们的同情和爱慕的态度。他们和这样的歌女之间的交往已经不是肉体上的欢愉,更多的是精神情感上的追求,在这一点上两人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但是两人的词作风格也有着差别,他们虽然都是描写当时女子的遭遇和心理,但是柳永是直接以女性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来表达内心,而晏几道则是直接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来表述那些女子的内心想法,而且柳永侧重点更多的还是在那些青楼女子的思想情感,而晏几道更多的还是写自己和女子的关系。
晏几道 思远人
晏几道是北宋词坛有名的词人,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他一生创作了260多首诗词,其中名篇佳作不在少数,这里就挑一篇不那么有名,但是也深受读者喜爱的词作来简要的赏析一下。
晏几道思远人
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还是以相思之情为主,起首两句先是说“红叶黄花”说明已经是晚秋世界,这种深秋时节正是思念最为猖狂的时候,主人公的心中是多么的怀念远在千里之外的行人,这里词人通过“晚”“千里”这样的词来说明两人分离时日已久,距离很远,时间与空间的两相结合使得全词的意境更加深沉。天上朵朵白云飘过,但是却没有一只归鸿带来你的书信,是说闺阁之中的人在思念着远方人的消息,苦苦的等待着都没有结果,久等不得就打算自己写信过去,但是应该寄书到哪里去呢?
下半片的意境发生变化,上片还是主要以思念为主,但是到了这儿情感就更加的深化了,眼泪太多了一点一滴落下,就用它来磨墨吧,虽然上片已经写过不知该寄往何处,但是还是要写,痴情之感就更加强烈,然而这儿还不是痴情的极点,在之后闺中人的情感更加的浓烈,她写到情深之处,就连红笺也黯然失色,似乎被主人公这样的深情给感动了,到这里,主人公的感情已经到了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使得全词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说这首词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用词上都是一流的宋词精品。
黄庭坚晏几道 惺惺相惜的至交好友黄庭坚 晏几道
晏几道一生为人孤傲,明明身为宰相之后,自己才华横溢,亲戚也有不少身居高位,但是他却从来不去求一求那些个达官显贵,一直没有当过什么大官,也因为他这样的性格,他的朋友也不是那么多,在史书上有名的也就那么几个,黄庭坚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黄庭坚的画像
晏几道和黄庭坚初次相逢是在1064年,时年27岁的晏几道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黄庭坚,两人引为好友,经常在一起聚会喝酒,黄庭坚对于晏几道的才华也非常赞赏,觉得他是当世奇才,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晏几道性格孤傲,不喜欢和权贵结交,甚至就连大诗人苏轼想要见见他(当时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都被他给拒绝了。
晏几道和黄庭坚两人流传最广的就是黄庭坚对于晏几道的那段评价,黄庭坚再给晏几道一生的心血《小山词》作序的时候,提到了晏几道一生的四个痴:一是晏几道身为宰相公子,家中不少人都是身居高位,朝廷里面很多大官都受过晏几道父亲的提拔,但是晏几道却不用这些关系来帮自己谋求发展,一直甘心做一个小官。二是晏几道明明文章写得好,却不以此来作为自己晋身朝堂的阶梯。三是晏几道开始的时候家境丰厚,毕竟晏殊留下了很多的财产,但是却非常大方的用来帮助自己的友人,结果搞得自己晚年的时候家境贫寒。第四是他一直相信别人,就算是别人辜负了他,他依旧相信人家。从这段话之中就可以看出来晏几道的痴,也可以看出黄庭坚对于晏几道确实是非常的了解。
词人晏几道
晏几道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词人,他是当时有名的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也是晏殊最杰出的儿子,从个人的一生来看,晏几道的人生算是比较凄凉的,他中年的时候家道中落,因为不肯攀附权贵,晚年穷困潦倒,但是从诗词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词人,晏几道又是非常成功的。
晏几道早年的奢靡生活
晏几道身为一个著名的词人,他一生创作的作品大多还是以小令为主,当时已经是小令穷途末路的时候,几乎已经是被人写尽,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来了,但是他横空出世,硬是凭借着一己之力让小令在那个年代再次散发出光芒。当时流行的是柳永、苏轼等人主导的慢词,早年的时候晏几道也比较喜欢这种慢词,但是到了后半生晏几道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沉醉在小令的创作之中,写那些悲欢离合,写那些爱恨情仇,这样的“怀旧”心理也和晏几道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晏几道是宰相之子,少年之时可以说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是父亲去世之后,似乎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原先那个每个人都笑嘻嘻的世界变得充满了恶意,到了晚年的时候甚至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样天壤之别的生活差距,再加上他原本就孤傲的性格,让晏几道几乎和外界很难再接触,他只好通过写小令来缅怀过去的美好生活,来安置自己无处安放的心灵,或许对于他来说,小令已经不只是一种词的形式,还是他的青春,他的繁华往昔。
身为一个没落的词人,晏几道将自己的所有感情融入到自己的小令创作之中,用自己的“痴”打动了无数的人,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
晏几道纳兰容若 痴于生活醉于诗词晏几道 纳兰容若
纵观中国历史,除了少数高高在上无人可以相比的诗人之外,绝大部分的诗人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相似的人来进行比较,这里要说的就是晏几道和纳兰容若,两人的深情,两人的“痴”融于诗词之中让人为之动容。
纳兰容若的影视形象
两人虽然一个在宋,一个在清,时间相差了数百年,但是他们的身世性情经历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宰相之子,有过辉煌的人生,他们的性格也是一样的“狂放而痴”这样相似的性格也让他们的诗词更加的真挚感人。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可以说当时不少朝中的大臣都受到过晏殊的提拔,但是父亲死后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往日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无法挽回,因此他的诗词哀婉缠绵,浓烈动人。而纳兰容若爱情不顺,早年的初恋硬生生被拆散,后来深爱的妻子卢氏身死,对于他的情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而让他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狂放之心,专心于诗词的创作,将心中的痴情都抒发出来。
但是两人又有所不同,晏几道的一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家道中路的不幸让他的晚年几乎是穷困潦倒,这就更加深了他对于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所以他的诗词之中大多都是以追忆来展现那一段段的往事,来以此反映出现实的落魄,而纳兰容若更多的是在现实的忧愁之中,将往事的回忆演绎出来,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和身世感慨。
晏几道简介
古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而父子两人都能在诗词上有着杰出成就的却不是那么多,而晏几道和他的父亲晏殊就是这样有名的父子诗人。晏几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和他的父亲近似,但是成就又要在父亲之上。
晏几道的画像图
晏几道的出生算是比较好的了,父亲晏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出众在词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当时晏殊已经是47岁了,算是老来得子,所以非常宠溺他,而且晏几道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他7岁能文,14岁中进士,而且几个哥哥也是先后步入仕途,晏几道可以每天都写写诗词,吃喝玩乐,根本不用担心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富家子。
但是后来随着晏殊的去世,晏几道的日子瞬间就不好过了,他当时年纪还小,没有多少自己养家的能力,几乎都是靠着父亲留下的财产过日子,后来碰上王安石变法,因为他的朋友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所以晏几道也遭了秧,被抓捕入狱,虽然之后被放了出来,但是这件事对于晏几道的打击也是很大的,试想在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何曾受过这种耻辱,一方面怀念着以前的生活,一方面现实告诉晏几道,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公子哥了。
之后的日子晏几道过得一点都不好,没有了父亲,往日那些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也都换了张面孔,他曾经将自己的词作献给一个叫做韩维的人,他是晏殊的弟子,按理说应该对晏几道照顾一二,但是韩维却是冷冰冰的将他的词打了回来,因此晏几道也算是看透了这世态炎凉。最后在1110年的时候,晏几道溘然长逝,只有一生的著作流传后世。
晏几道诗词
晏几道一生创作丰富,著有《小山词》一卷,大概流传有260多首词令,以小令为主,可以说他的小令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并且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欣赏形式,对于词的历史地位的提升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晏几道的画像
晏殊的诗词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痴字,数百首词,一卷书,将他的痴情真心展现的淋漓尽致,诗词之中对于真挚情感的表达成为了晏几道诗词最突出、最杰出的特点。有情之人方能写有情之文,晏几道的真和痴的一大表现就是他在诗词之中体现出来的忧愁和哀伤,其中对于往事的追忆,对于爱情的体会,那种浓烈的情绪往往能够感动人心,这和他父亲那种较为恬淡的哀愁又有所不同,毕竟晏几道生活的经历要比晏殊波折很多。

抒情词早在晚唐时期就有不少,其中也不乏“浓妆艳抹”的作品,但是直到了晏几道才基本上摆脱了以往那种专指的情感,从中发掘出自己的个性来,不纠缠于香艳之事,更注重自己内心情感的表现。而且晏几道的诗词用语都比较谨慎,用词较重,相对来说感情色彩就要浓烈不少,而且写梦也是晏几道诗词的一个特色,晏几道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词作写到了梦境,梦境成为了晏几道诗词之中的常客,无论是追忆往事还是感叹人生,无论是以梦思人,还是寄情于梦都离不开这个避难所一般的梦境世界。
总的来说晏几道诗词之中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情感浓烈,哀婉动人,散发着强烈的魅力。
晏殊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晏几道小莲的情感表达晏殊晏几道
晏殊和晏几道都是北宋年间有名的词人,现在有不少人对于这两个人都不太清楚,甚至还有觉得他们是同一个人的,首先确定的是晏殊和晏几道不是同一个人,两人之间是父子的关系,接下来小编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人。
晏殊的画像
先说说父亲晏殊,晏殊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词人,也是当时著名的宰相,不只是在词坛,在政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说像他这样身居高位还能在诗词上取得较高成就的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他少年成名,14岁的时候就被赐予了进士出身,后来一路升官,历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后来还担任了宰相,纵观晏殊的一生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政绩,但是他为人和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伯乐,善于发掘贤能,当时朝廷不少的大臣精英都是晏殊举荐了。
晏殊可以说是宋朝众多的宰相之中为数不多活得比较清楚明白的,在当时那个不安稳的年代,危机重重,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治国手段,但是他也不能说辞官就辞官啊,所以他最好的做法就是挑选一批贤能,让他们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不担心后生们能够做的比自己好,也不怕有人取代自己的地位,毕竟身为宰相已经位极人臣了,没什么野心的他反而更希望纵情于文学海洋之中。
而晏几道虽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身居高位,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是在文学上的成就还在父亲之上,他的写作态度认真,创作的作品也是当时一流的,对于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晏几道简介
古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而父子两人都能在诗词上有着杰出成就的却不是那么多,而晏几道和他的父亲晏殊就是这样有名的父子诗人。晏几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和他的父亲近似,但是成就又要在父亲之上。
晏几道的画像图
晏几道的出生算是比较好的了,父亲晏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出众在词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当时晏殊已经是47岁了,算是老来得子,所以非常宠溺他,而且晏几道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他7岁能文,14岁中进士,而且几个哥哥也是先后步入仕途,晏几道可以每天都写写诗词,吃喝玩乐,根本不用担心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富家子。
但是后来随着晏殊的去世,晏几道的日子瞬间就不好过了,他当时年纪还小,没有多少自己养家的能力,几乎都是靠着父亲留下的财产过日子,后来碰上王安石变法,因为他的朋友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所以晏几道也遭了秧,被抓捕入狱,虽然之后被放了出来,但是这件事对于晏几道的打击也是很大的,试想在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何曾受过这种耻辱,一方面怀念着以前的生活,一方面现实告诉晏几道,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公子哥了。
之后的日子晏几道过得一点都不好,没有了父亲,往日那些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也都换了张面孔,他曾经将自己的词作献给一个叫做韩维的人,他是晏殊的弟子,按理说应该对晏几道照顾一二,但是韩维却是冷冰冰的将他的词打了回来,因此晏几道也算是看透了这世态炎凉。最后在1110年的时候,晏几道溘然长逝,只有一生的著作流传后世。
晏几道诗词有什么特色晏几道诗词
晏几道一生创作丰富,著有《小山词》一卷,大概流传有260多首词令,以小令为主,可以说他的小令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并且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欣赏形式,对于词的历史地位的提升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晏几道的画像
晏殊的诗词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痴字,数百首词,一卷书,将他的痴情真心展现的淋漓尽致,诗词之中对于真挚情感的表达成为了晏几道诗词最突出、最杰出的特点。有情之人方能写有情之文,晏几道的真和痴的一大表现就是他在诗词之中体现出来的忧愁和哀伤,其中对于往事的追忆,对于爱情的体会,那种浓烈的情绪往往能够感动人心,这和他父亲那种较为恬淡的哀愁又有所不同,毕竟晏几道生活的经历要比晏殊波折很多。
抒情词早在晚唐时期就有不少,其中也不乏“浓妆艳抹”的作品,但是直到了晏几道才基本上摆脱了以往那种专指的情感,从中发掘出自己的个性来,不纠缠于香艳之事,更注重自己内心情感的表现。而且晏几道的诗词用语都比较谨慎,用词较重,相对来说感情色彩就要浓烈不少,而且写梦也是晏几道诗词的一个特色,晏几道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词作写到了梦境,梦境成为了晏几道诗词之中的常客,无论是追忆往事还是感叹人生,无论是以梦思人,还是寄情于梦都离不开这个避难所一般的梦境世界。
总的来说晏几道诗词之中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情感浓烈,哀婉动人,散发着强烈的魅力。
晏几道 诉衷情
《诉衷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温庭筠创造的词牌名,后世有不少词人都以此创作了杰出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就是来自于《诉衷情》,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晏几道的一首《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晏几道诉衷情
这首词描写的晏几道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随着而来的相思之苦,开头便是忆往昔,遥想去年秋天自己和心爱的人一起在故地的一条小溪边、在梧桐树下相拥告别的情景,之后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将自己比作了深宫之中的宫女,其中的孤苦寂寞可想而知。写成的诗混杂着内心的遗憾、愤恨寄予东流水,希望它能够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带给自己的情人,更加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自古以来流水就是和愁绪结合在一起的,这里也是如此,诗人独倚高楼,含情脉脉的望着楼下悠悠不绝的流水,心中的愁绪也就跟着流水一起绵绵不绝的流去,不禁让读者联想到了李后主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三个小短句虽然简单,但是在表现效果上却是突出的,给了读者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之后两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更是将这种内心的相思具象化,没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惊喜,就连化蝶入梦也做不到,这集合前面的用典相对应,又使得全文更加的生动丰满。最后一句“漫倚高楼”虽然是倚楼而终,但是诗人倚楼忆往昔的行为还没有结束,读者仿佛还能看到一个孤独寂寞的主人公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回忆着自己的情人。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代表作欣赏晏几道简介
古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而父子两人都能在诗词上有着杰出成就的却不是那么多,而晏几道和他的父亲晏殊就是这样有名的父子诗人。晏几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和他的父亲近似,但是成就又要在父亲之上。
晏几道的画像图
晏几道的出生算是比较好的了,父亲晏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出众在词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当时晏殊已经是47岁了,算是老来得子,所以非常宠溺他,而且晏几道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他7岁能文,14岁中进士,而且几个哥哥也是先后步入仕途,晏几道可以每天都写写诗词,吃喝玩乐,根本不用担心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富家子。
但是后来随着晏殊的去世,晏几道的日子瞬间就不好过了,他当时年纪还小,没有多少自己养家的能力,几乎都是靠着父亲留下的财产过日子,后来碰上王安石变法,因为他的朋友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所以晏几道也遭了秧,被抓捕入狱,虽然之后被放了出来,但是这件事对于晏几道的打击也是很大的,试想在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何曾受过这种耻辱,一方面怀念着以前的生活,一方面现实告诉晏几道,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公子哥了。
之后的日子晏几道过得一点都不好,没有了父亲,往日那些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也都换了张面孔,他曾经将自己的词作献给一个叫做韩维的人,他是晏殊的弟子,按理说应该对晏几道照顾一二,但是韩维却是冷冰冰的将他的词打了回来,因此晏几道也算是看透了这世态炎凉。最后在1110年的时候,晏几道溘然长逝,只有一生的著作流传后世。
晏几道代表作
晏几道是北宋年间有名的诗人,江湖人称“小晏”,他一生年少辉煌,后来父亲死后,家道中落,但是性情依旧孤傲,不愿意对于卑躬屈膝。晏几道一生创作颇丰,有着200多首的词作流传后世,其中经典之作不在少数,这里就来介绍一下晏几道的几首代表作。
晏几道的一首代表作
晏几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里觉得是他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是晏几道为自己挚爱的歌女小蘋创作的,表现了他对于小蘋的怀念和喜爱,词的上片主要是描述自己现在已经和小蘋分别之后人去楼空的悲惨景象,心中的哀伤加上年年都有的伤春之情,更让晏几道无法自拔,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虽然不是原创,但是却恰到好处,反而是让这首词显得更加出色。词的下半片回忆当年和小蘋一起的美好生活,最后两句化用了李白的“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但是意境更上一层楼,表现了作者对于往事生活的怀念和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还有一首比较受人追捧的就是他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这首词也是描写爱情,不过和上面不同的是这首词描述的是与心爱的女子重逢时候的情景,这首词大概是创作在106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这时候王安石逐渐上位,推行新政,实施改革,而和晏几道关系较好的一些人大多都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失势,这些亲人好友的相继去世,也让晏几道没有了依靠,加上他性格比较直,不愿意阿谀奉承,所以生活状况不如从前,因此创作了不少回忆往昔的词作,这首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的“几回魂梦与君同”更是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采桑子晏几道
采桑子是古代有名的词牌名,历史上有很多的词人都以此为词牌名创作了杰出的诗词,其中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晏几道就创作了25首采桑子,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挑其中比较经典的一两首来介绍一下。
采桑子晏几道
全词开篇回忆当年之景,犹记得那年西楼月下初次见面,你偷偷的抹干自己的泪水,擦匀自己的脂粉,在一曲歌罢的时候皱着眉头,露出了淡淡的忧愁,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歌女给词人最早的印象就是这么一个楚楚可怜的样子,自然也就一下子击中了晏几道脆弱的心脏。心中的同情和爱慕一下子都涌了上来,歌女凄凉的身世也让晏几道想到了自己家道中落的悲凉,就更有感触,不禁心中暗暗愤恨隔着香炉的烟气,不能将歌女的容颜看个真切。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还是描述当年之景,叙说歌女的身世悲凉。
“别来楼外垂杨缕”以为在古代送别经常会有折杨柳枝的习俗,所以这里用杨树来表述自己和歌女已经分别很久了,“几换青春”更是说明了当时初见到现在已经好几年的沧海桑田,还暗含着年华老去之意,现在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风流公子,反倒是成了红尘之中的一个“倦客”,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一直记着当年在歌楼之中看到的那个梨花带雨的“粉泪人”,至此当年初见时的歌女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可以说这首《采桑子》完美的再现了晏几道当年所见的歌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深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