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刚上小学时曾问我,为什么她身边的小朋友那么受人欢迎,而她交朋友却那么困难。我当时把她周围的小朋友分成三类,归为“最受欢迎的人”。第一类是可以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第二类是能够帮助别人的人;第三类是让所有人都敬仰的人。
快乐的人朋友多
对于后两种,小泥可以理解,给别人提供帮助的人,或让所人有都敬仰的人,必有着过人之处,别人接受了你的“赠予”,自然是喜欢你的,这种有着“功利性”行为的,不像“带去快乐”这么抽象。
于是小泥问我:“为什么给别人带去快乐也能受人欢迎?”
我记得当时是这么解释的:“这种人就像头上戴着闪光棒的孩子,在黑夜里特别引人注目,她不仅照亮了自己,而且也把光明带给了别人。在黑暗中,她就像是引路人一样,大家当然喜欢跟她接近了。”
面带笑容的人总比别人多那么一点运气。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是把这点“运气”送给孩子,其实我自己也经常自省:我是个快乐的人吗?我可以给别人带去欢乐吗?
不必怀疑,有些人出现总可以轻易调动气氛,话题不断,她不必妙趣横生,自有激发快乐因子的能力。
快乐的人,总是拥有更多的朋友。
乐观积极造就快乐人生
有一次博友问我,希望将来小泥选择什么职业?似乎没有一种职业是完全理想的。我说我从没想过让小泥从事什么工作,但是我想过让小泥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是乐观积极的人,不必太能干,不必太聪明,乐观一些,积极一些,就可以了。
世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成绩考差了,下次考好就可以;和朋友吵架了,下次多些理解就可以;身上的钱丢了,你还安全就可以。
孩子,你的机会还很多,这次失去了,还有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
所以孩子,你应该很快乐。
把快乐还给孩子
一个小女孩给爸爸写了一张60分的成绩单,在女儿眼里,2015年爸爸有很多“不良”行为:不接女儿电话;玩手机不理人;缺席女儿的生日;经常不在家;不让女儿养狗狗……而“春节和我一起玩”让爸爸得以及格,似乎父亲一年到头最值得表扬的就是在春节陪伴了女儿。女儿给父亲的点评是“要进步”!
在这位父亲给女儿营造的生存环境里,似乎只有“生活”,而没有“陪伴”,所以女儿不快乐。
我认识的孩子中,有一个同时学国画、书法、拉丁、古筝,有模有样,微信晒出来的图看得我有些“眼红”。同年龄的小泥却光长个儿,脸蛋红扑扑的,笑起来眼睛都流光四溢,然而对于书法,她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学了五年,尚拿不出一幅像样的春联。今年的春联依然是书法老师布置的作业,说是楷书,然而看上去歪歪扭扭的,丝毫没有大家之气。
小泥严肃地观摩了一番:“贴吧,写了两节课呢!全是心血!”
我并没有反对她的想法,爷爷乐呵呵地帮她用米糊仔细贴了上去,红彤彤的,崭新亮眼,倒不觉得怎么难看。爷孙俩贴完欣赏了一番,觉得自家写的春联就是好啊,就是好!
因为我尊重小泥,所以她觉得很快乐。
于是我觉得,孩子本来很快乐,是大人,不同程度地消灭了这种快乐。
快乐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看到一则笑话,父亲看到孩子的成绩单,一时晕菜了,语文0分,数学1分,孩子等着挨揍呢,结果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孩子,你这有些偏科啊!”
虽然只是笑话一则,却令我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拥有快乐的能力,可以令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中感慨道: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这样的彻底的真实而纯洁。而孩子们长大后却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是谁把“真实而纯洁”的孩子,变成“妥协、屈服”的样子呢?
也许,等孩子适应了大人的世界,长大后,她就成了你。
当下,在孩子笑的时候,尽情陪着她笑;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陪她走过荆棘。童年很短暂,快乐很珍贵。让孩子拥有快乐的能力,就是让孩子多一份运气,多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