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 老子孟子孔子墨子关系

墨子是谁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时期宋国人,但是墨子到底是哪国人也还未从得知,有说是楚国人,鲁国人,更有现在一个大胆的想法――墨子是外国人!

墨子像

墨子出生贫寒,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世的思想家,他曾经学儒之道,但是后来放弃了儒学,另行钻研!墨子为了宣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游历多国,广收门徒,他的行迹也很广,东到齐国,西到郑国、卫国,南到楚国、越国。他自立门派――墨家学派!墨家学派也成为当时最具有影响的学派!墨子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倡导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主张“非攻”与“兼爱”的理念。

墨子“好学而博”,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墨子也是非常有勇有谋的一个人,例如《公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墨子揭穿了鲁班于惠阳的阴险计谋,还成功的劝退了其攻打宋国的念头。

他倡导勿要铺张浪费,节约勤俭的观念,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也是个发明制造工业的伟大科学家。“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可想而知,墨子善于制造武器。墨子堪称全能人才,他在我国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多之又多,他的一生都在传播墨家精神,始终为民着想。历史中,由墨子创建的墨家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严密且干练的神秘组织,其领导称之为“巨子”,而其他的都称为墨者,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墨家的规则也是非常严明的,轻则判刑重则处死!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发现人才,重用有贤能的人才,因此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墨子政治主张

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像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的发明

墨子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不过他可在力学,光学,方面有着特别高的造诣,所以墨子的动手能力可是极强的,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他就常常用自己的实验或者发明的一些小东西来使得别人信服他的观点主张。

木鸢图

墨子手工非常巧,他用木料所做的东西非常精巧,木制的车抽可以承受非常重的物品,木制的鸟也可以飞上天空,甚至还有传闻说,云梯也是墨子首先发明的。当然了这些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不过墨子是一个逻辑思维敏捷,动手能力极强的人,他能够发明出来的东西,必定是有这东西存在的必要,或是人们需要。甚至在墨子的作品中,也有记载一些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据传,墨子也是最早发现小孔成像原理的人。

墨家学派真的好像柏拉图学园,而且墨家是理论实践皆有之,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化的伟大!墨子在制作这些东西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力学、声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使得造出来的工具更加的灵活耐用,而他的这些发明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他的一些创造即使拿到现代来看也是非常精巧的,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墨子曾经用在守城上的工具比鲁班所发明的要更加先进。墨子不但是一个思考者也是一个能力者,在他的各种发明中我们都看到了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付出与努力,而他的发明也曾经让中华文明之美闻名于世界。

墨子名言

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

墨子名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 老子孟子孔子墨子关系

墨子名言,即墨子语录。墨子曾周游列国,在各地游学,在不断的学习及领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后世称之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将墨子名言收录整理,著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无不体现着墨子的思想,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东”、“节葬”“节同”等观点.

墨子名言,无不透露着墨子对生活和求学的所见所悟。墨子在看人染丝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意思是染织品时用什么颜色的染料染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的织品。寓意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环境不仅影响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系国家和人民,在周游列国期间,曾阻止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言有:今天下无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句墨子名言,告诉世人的道理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此告诫世人“兼爱”之理。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墨子名言,更说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师,是墨子对人劝说学习的体现。

墨子名言,不仅向后世展现了墨家的思想,更让后世从中领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

墨子的著作

《墨子》这部文学巨作,大多人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对墨子一些言行的记录,主要阐述墨家思想的作品。

墨子像

《墨子》一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记载了墨子的言行,阐述了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了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后世称作墨辩,主要叙述了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期被刘向整理成了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这本书总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的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借鉴史籍。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等等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

《墨子》内容十分广博,其中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甚至科技等方面,是后世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共七篇。 这一类混有名家和杂家的言论。后面四篇是墨家对墨学的概要论述,算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共二十五篇。代表了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

第三类:共六篇。这一类被墨者称为墨辩,也被称为墨经。这六篇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第四类:有五篇是墨子的弟子记载的关于墨子的言论行事。也算是对墨子生平的记录,体裁比较接近《论语》。

第五类:共十一篇。这一类说的是墨家兵法。墨子一向提倡非攻,认为以防御为主较好。墨家兵法是墨学的弟子精研而成。

老子孟子孔子墨子关系

老子,(约公元前571-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区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被后世称为“道教始祖”。

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图

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人(今山东邹城),是孔子的孙子的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和孔子并称“孔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学说。并且反对杨朱,墨翟。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巴邑(今河南商丘市巴邑县)。他的祖先和墨子一样,都是商汤后裔,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受业于老子,完整的构建了“德道”思想体系,主张“仁礼”,体现了人道精神,最高理想是“大同”。并且坚持“克己复礼”。被后人称为“孔圣人”,“天纵之圣”。

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751/210640630867.html

更多阅读

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老子庄子列子 庄子著作

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老子其身世没有确定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观点:一说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曾担任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摘抄)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

孔子师老子,师徒俩互相赞誉,留下了千古佳话。孔子见老子之前,对老子已很崇拜,他说:“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既见老子之后,认为老子的知识和见解,高深莫测,不及企及,犹如“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吾今日见老子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 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

声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 老子孟子孔子墨子关系》为网友衫薄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