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不思归。”这首诗就是对我晚年抖空竹的真实写照。
退休后闲来无事,我便在老友的陪伴下,经常到公园闲转。一来二去,我发现有名老人常在空地上玩一种木陀螺,技艺非常娴熟。木陀螺在上下翻飞的过程中,发出奇异的声响!这是什么活动啊?我来了兴趣,一打听才知道:人家玩的不是木陀螺,而是传统的技艺——抖空竹!
别人能玩,我为什么不能玩?看着老友玩得娴熟,我心里直痒痒。于是,我也偷偷学起抖空竹。我先是打电话给远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女婿,托他买回几副空竹——原来抖空竹这项活动在当地非常盛行。然后,我从书店买来抖空竹的书籍和示范动作的影碟,开始“自学成才”。
刚开始,我手里的棉线绳不是缠少了就是缠多了,以致空竹一会儿滚到地上,一会儿飞出很远,我一会儿捡空竹,一会儿缠线,忙得全身是汗。渐渐地,我手里略略有了“尺度”,缠起绳来也有度了,抖起来有板有眼了。比如,何时手提、何时手送、何时抖动、何时加速。听着空竹在空中飞舞、旋转时发出的嗡嗡声,我心里别提有多美啦!谁能想到,人到老年,还能学会一门技艺!
不过,为了学会这门技艺,我练坏了三副空竹,两只胳膊肿得很粗,手腕还被空竹砸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俗话说,艺无止境。我仅仅入了门,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于是,我经常到公园去练习,由门外汉变成了“竹痴”!这一“痴”不要紧,不仅乐在其中、乐不思蜀,而且还练出了多种抖空竹的技艺。双轮空竹起动时,我学会了直接起动法和捻转起动法;单轮空竹起动时,我掌握了绕线起动法、捻转起动法和脚蹬起动法。空竹的旋转脱扣对我来说是一关,空竹起动抖拉过程中,需要解扣或调整内外线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脱扣,那么抖空竹就“落”了,前面的动作就白费了。我研究脱扣方法,琢磨出了转体脱扣、倒杆脱扣、甩绕脱扣三种方法。
在老友们的鼓励下,我越练越痴迷。随着空竹在手里的灵活翻飞,我越来越快活!“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我沉醉在抖空竹中,仿佛自己成了一只空竹,在空中尽情地飞舞、旋转!在老友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金鸡上架”“翻山越岭”“织女纺线”“夜观银河”“二郎担山”“抬头望月”“鲤鱼摆尾”“童子拜月”等一系列动作,抖空竹时,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
一人乐不如大家乐。后来,我开始研究多人抖空竹,实行“集体转”“二人转”和“接力转”。活动时,七八位老叟手舞银绳,空竹飞转,嗡嗡声此起彼伏,俨然穿越到了汉朝的宫廷,正在演奏编钟大乐!我和老友们相互配合,“研制”出了“蚂蚁上树”“金鸡上竿”“直上青云”“金蝉脱壳”“大鹏展翅”等高难动作。
竹在空中飞,人在台上健。抖空竹不仅给我和老友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快乐,也锻炼了身体,用老友们的话说,是快乐了精神,舒活了筋血,丰富了生活,强健了身体。抖空竹,真是一项有滋有味、有板有眼的活动!
温馨提示
1.空竹按功能分有电子空竹、盘丝空竹和普通空竹;按材料分有竹制、木制、工程塑料、金属和橡皮空竹;按玩法分有单人玩和双人玩的空竹;还有一些根据个人喜好制做的多层和宝塔型(风鼓)空竹。总体而言,它们可分为两类:单头空竹和双头空竹。
2.学习抖空竹,应先学抖双头空竹,再学抖单头空竹。掌握基本功后,再增加难度做花样招式。运动量可视自己体能来确定,不必与人争抢、冲撞。抖空竹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少、器具简单。抖法多样,有正、反、花样抖等100多种玩法。抖空竹基本在于腰和四肢,如经常适度抖空竹,对舒筋活血、益寿保健有一定的作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