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同志们在一起交流饮食养生的经验,有一条达成了共识:就是吃饭不要吃得太饱,七、八分饱足矣。饭后也不要立即吃太多的零食和水果,如果让肠胃得不到休息调整,进食量大,胃肠负担太重,日久则会导致胃肠炎症以及慢性肠道病变。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吃饭要吃饱才算吃好。现在看来吃得太饱对身体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首先影响的必然是消化系统,太撑加重胃的负担造成胃扩张、胃下垂等的发生。此外,摄入体内食物过多,消化吸收过程产生的废物也会增加。一些废物杂渣经过肝肾进行代谢而过量,就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而受到损伤。
其实,何止消化系统和肝肾。有位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曾发生过几次由于贪吃油腻过多的肉食,引发了心绞痛。医生劝诫,饱餐后人体内需要更多的血液到胃部帮助消化,这时就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黏度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还有就是饱食暴食后大脑缺血,容易使人产生犯困乏力,人体损耗时间长了可能造成神经衰弱,不一而足。
于是,老同志们经过议论,又得出一条共识:老年人吃饭最好是定时、定量,避免吃得过多、过快,细嚼慢咽,放慢进餐速度,这是经验之谈也是亲身体验,信不信听不听由你。
有句老话说:“都是吃饱了撑的”。可见,吃饱了不应“作”,胃肠病也是“作”出来的。
延伸阅读:胃食管反流疾病诊治指南 《美国胃肠病学杂志》20120610养生堂:朱丽明讲情绪胃肠病秋季急性胃肠病高发 养生应当防肠胃疾病秋季养生 胃肠病不可不防牙膏中月桂醇硫酸钠致胃肠病心情影响健康 工作中谨防“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