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护法的孙中山

1939年3月21日凌晨,河内汪精卫寓所,响起一阵枪声,汪精卫亲信曾仲鸣被前来刺汪的国民党军统特务误伤。在此次枪击中,曾仲鸣腹部中十余弹,其妻方君壁也身受重伤,双双被紧急送往法国陆军医院抢救。闻讯,汪精卫立刻要去医院探望曾仲鸣,左右都说太冒险,据说汪精卫流泪道:“我是看着仲鸣长大的,他为我工作多年,我一定要去看他。”当汪氏到达医院时,曾仲鸣已陷入昏迷。他醒后即对汪言:“能代先生死,死而无憾,国事有汪先生,家事有吾妻,无不放心者”。回光返照时,曾仲鸣挣扎起身,在以他的名义替汪精卫在国外银行存款的支票上一一签字,堪称为汪精卫流尽最后一滴血。曾仲鸣终于不治而亡。曾仲鸣视汪、陈夫妇亦师亦友,称汪氏为“四哥”,汪精卫则称曾氏为“十一弟”。曾仲鸣十六岁随三姐曾醒、曾醒夫妹方君瑛、方君璧留学法国,同行同住者便有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方君瑛与曾醒一起随汪精卫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深为孙中山器重。年少聪颖的曾仲鸣,则得到汪精卫的殷殷教诲,其诗文都曾受汪氏精心点拨。荣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曾仲鸣于1925年春回国,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同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曾则出任秘书。从此,他相随汪氏左右,在政治上同进退,成为汪的铁杆班底。高宗武曾回忆:“曾仲鸣这位秘书不仅仅是秘书。早年在法国的朋友当中,曾氏与汪相交多年,后来成为汪不可一日不见的密友。曾处理汪的全部财务,管理家务,陪同旅行,照料途中大小杂事。他也是汪的重要顾问,因为肥胖喜欢玩的曾氏,向来都同意汪的观点。虽然汪少不了曾,两人的个性却不同。曾是个奔放不羁的人,已有中国妻子,在巴黎学习艺术,喜欢酒、女人和夜生活。”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至重庆。1938年底的一天,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认为胜利无望,便偕曾仲鸣等人离开重庆秘密飞往河内,随即,他发表《艳电》提出所谓的和谈主张。汪氏原打算在曾的陪同下赴欧,一排枪响,没有结果汪的性命,却打破其計划,加深了对蒋介石的仇视,加速了与日本人媾和的进程。1939年4月25日,汪氏从越南海防港启程,登上一艘法国货轮驶往上海,自此走向卖国的深渊。 对曾仲鸣之死,汪精卫哀伤无限,曾亲撰《曾仲鸣先生行状》:“呜呼!余诚不意今日执笔为仲鸣作行状也。当二十四年十一月一日余在南京中央党部为凶徒所狙击,坐血泊中,君来视余,感甚,余以语慰之。此状今犹在目前。乃今则君卧血泊中,而以语慰我也。余当日虽濒于死,而卒不死。乃今则君一瞑弗视也。茫茫后死之感,何时已乎?”方君璧(1898―1986),更是至死不忘亡夫。她与曾仲鸣青梅竹马,相亲相爱。她半辈守寡,一辈作画,撰有怀念文章《我们的血同流在一起,我的一半与你同死,一半的你生存在我身心之中》。曾仲鸣(1896―1939),福建福州人,民国政要,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