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为何曾国藩家书出现最多的字是“勤”与“俭”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其绝大多数子侄后人都有所成就。著名作家唐浩明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一书,从千余封曾氏家书中选取300多封加以评点。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的父亲之后到科举制度废除七十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20多人,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后,其子孙都大学毕业,留学外国。唐浩明总结了曾国藩培植的良好家风,主要包括“孝友、勤俭、读书、睦邻”四方面。曾国藩家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反反复复地要求,儿子们要勤于读书、做文章;女儿和媳妇每个月要给他做一双鞋子,还要把自己做的小菜给他吃,街上买的不能算”。

曾国藩家书 为何曾国藩家书出现最多的字是“勤”与“俭”

  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9岁的次子曾纪鸿写了一封信:“凡人多望子弟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告诫儿子:一个人要勤劳俭朴,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可以过苦日子,这就是君子。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是著名爱国外交家,曾与沙俄谈判夺回伊犁;小儿子曾纪鸿是数学家。古往今来的官家子弟尤其是男孩,变成纨绔子弟的多的是,但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均性情纯良、品行端方,可见其教子有方。“曾国藩并不希望子孙做大官,而是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君子,这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唐浩明说。

  唐浩明认为,当今社会最值得提倡的,当属曾国藩教育孩子要有“寒士之风”,“历史上凡是成大器的,都是清贫人家的孩子;如果染上了富贵之气,恐怕成不了大器”。曾国藩要求家人保持普通百姓的生活,打掉子侄辈对权势的依靠。在生活中,他叫儿子自己扫地抹桌子,尽量不要坐轿子,就是捡牛粪也不要觉得丢脸。有一年,曾纪鸿在长沙参加乡试,正值曾国藩打下南京,其地位如日中天,但他告诫儿子考前不要递条子、通关节,考后立马回乡下。结果那一年,儿子没有考上。

  道光二十九年,在京师做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写信给弟弟说:“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曾国藩认为,人本性好逸恶劳,家庭条件太好,孩子就失去了上进的推动力,很多潜能也会慢慢萎缩。唐浩明如此评论:“不留钱财给子孙的观点实在是大智慧。它既不会消磨子孙创业的志气,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为官则保廉,为商则保身。这在当下社会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051/24036259580.html

更多阅读

曾国藩为活人写挽联的离奇爱好 曾国藩写挽联

曾国藩钱钟书在《围城》中有这么一段妙语: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纪念

曾国藩家书选释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而曾国藩以一介儒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本

《曾国藩家训》下部01逆来顺受之法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

【画外音】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还会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陷害,那么当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郦波老师从曾国藩的家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曾国藩曾在家书中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曾国藩家书》在线阅读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

声明:《曾国藩家书 为何曾国藩家书出现最多的字是“勤”与“俭”》为网友乄秒殺于無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