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五、苟丧良心则为禽兽 舍弃正路则行荆棘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中矣。
人生天地之间,都有天赋的良知良能,如果失去它,就和禽兽无异。圣贤教导人们,总会指出一条平坦大道,如果放弃它,就会走进困难境地。
孟子说人性本着,并指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些都不须向外求取,而是本来就有的,所谓“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禽兽是无恻隐、无羞恶、无恭敬、无是非的,如果一个人无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种人性的基本良知良能,自然和禽兽没有两样。

圣贤教导了我们很多事情,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点来说,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依着这五点去做,必然事事顺利,前途平坦。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必定处处碰壁,招人唾弃,有如走在荆棘中,不但会把自己刺伤,而且可能无路可走。这是因为圣贤凭其智慧的观照所发出的言论,无一不是人心和事物最正确、最无损的运转原则。舍去这些原则,就如无轮而欲推车一般困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151/106511234769.html
更多阅读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

大千世界,花开茶靡,世上万物,相辅相克。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未了的心愿、未尽的情愫、未解的杯葛、未完的异梦必将随着清明的霏霏细雨,沐春风一度,消弭于无形,飘散在阡陌依旧袅袅的幻化烟云深处。回首人生过往,当踏青在清明祭扫的叩拜祭祀中,随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求教受劝,向善进德。 忍让非懦弱,自大终糊涂。 诗书立业,孝悌做

  1.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译文:随随便便就交朋友,不如在家里闭门读书。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思想者对话,也是在认识朋友,而且还是了不起的朋友。 2.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