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的散文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有哪些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有哪些

  陶渊明的散文创作文风独特,是我国历史上文苑上独树一帜的标杆,奠基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有《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这两篇是最能体现陶渊明的性情和思想的作品。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形式是采用正史记传体,用简单平淡的笔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情趣,对于平时的生活事迹只是寥寥几笔。如此写法将五柳先生不同流合污的性格、形象勾勒的面面俱到,塑造了一个怡然自得、安乐知足的隐士形象。这个散文的风格情怀具有记叙的特点,是陶渊明创立的。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面的人充满纯真和善良。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幸福,简简单单,没有勾心斗角。这个美好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强调陶渊明理想境界的独特性。陶渊明向往与追求舒适平和的生活,不再仅限于对自身的考虑,更多的是为广大百姓和社会着想。尽管“桃花源”只是个虚拟的世界,但是这个理想却是十分难得的,表现了陶渊明由己及人的过程和升华。

  陶渊明散文的语言简单干净、充满真挚之情,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从侧面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情感和追求。此类散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具一格。陶渊明散文的出现打破了当时骈文盛行的格局,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风格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揭秘诗人陶渊明身世

  陶渊明身世本来是个谜,不知生死年、不知何人氏等等。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学者凌诚沛等人将近二十年的研究才得以论证,解开了这个谜团。自此,陶渊明的身世之谜大白于天下。

陶渊明身世图片

  陶渊明(前365年—前427年),东晋杰出的诗人,中国历史上文学上首位田园诗派的创始者。因具有高尚的品德气节,世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是浔阳紫桑人,位于今江西省九江。陶氏一族在是个官位显赫的大族,自陶渊明父亲去世后,家族就开始衰落。根据凌诚沛的查证,陶渊明出生的地方就是在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

  前393年,陶渊明当时二十九岁,他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南山的陶家坪,搬迁到浔阳去居住,在浔阳一住就是二十四年。后来妻子王氏因病去世后,陶渊明在浔阳续弦,再次娶妻翟氏。翟氏贤惠有礼,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陶渊明的喜爱。翟氏还为陶渊明生下了一个小儿子。

  前416年,,陶渊明五十二岁。可能因为上了年纪,陶渊明的思乡情结越加浓厚,他又带着妻子翟氏和五个儿子从浔阳搬回到宜丰县,继续居住在南山的旧居陶家坪。在故里平静悠闲的生活了十一年后(前427年),陶渊明在星子栗里去世,死后安葬在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位于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身世自考证后就有了详细完整的叙写,可供世人更加的了解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作为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历史上有很多的关于他故事,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则美谈,还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颜公付酒钱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传至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故事主要发生在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时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渊明为了家中的生计,前往距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陶渊明在彭泽县上任八十一天时,恰逢浔阳郡的督邮前来彭泽县巡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是个名叫刘云的人,他凶残狠厉的为人以及贪婪的个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两次都以巡视为借口向各县索要贿赂,如果不给贿赂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那个人,因此,他每次巡视完毕后都是满载而归的。

  这次前来彭泽巡视的督邮是个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达彭泽的旅馆,就命县吏叫县令去见他。陶渊明虽然相当瞧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就立马动身去了。没想到的是却被县吏阻拦,而且还被告知参见督邮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带,不然是失礼的表现,会被督邮趁机大做文章的。这下子,陶渊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长叹一声后说自己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小人献殷勤呢。

  说完之后,陶渊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彭泽,而彭泽县令这个官职陶渊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儿子诗人陶渊明世称什么梭罗与陶渊明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作品中追求什么精神陶渊明桃花源记呈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1/2 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陶渊明 归园田居文章赏析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有哪些

  《归园田居》诗一共有五首,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形象的描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及感悟,抒发了诗人远离仕途重返家园的愉悦心情和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生活、理想的逐步呈现。

  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首先表明辞官归隐的庆幸和喜悦之情,抒发诗人解脱了官场的压抑,重获新生的惬意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二首“野外罕人事……零落同草莽”:描写诗人进入归隐生活后的日常生活和心境。相较于黑暗的官场,更喜欢现在朴质、没有心机的生活。

  第三首“种豆南山下……但使愿无违”:描写诗人亲身耕种劳作的情景。短短的八句词,表达了诗人反传统观念、破陈旧思想的精神。

  第四首“久去山泽游……终当归空无”:描写诗人外出漫游,偶遇之事。由此事引发了诗人的思绪,对尘世的感悟。这首诗与前三首诗相呼应,总结了陶渊明当下的心境。

  第五首“怅恨独策还……已复至天旭”:描写诗人劳作归来的心情变化,由怅恨到欢欣,隐喻陶渊明从宦官生涯到隐居生活的历程。

  从这组诗中,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由田园生活的炽爱、对劳动者自食其力的尊敬。相比之下,隐含着对宦官生涯腐败浑浊的厌恶之情,体现了陶渊明宁愿忍受田园的辛劳也不愿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及保持洁身自好的毅力。《归园田居》集体展现了陶渊明追求悠闲自在、崇尚清贫、安逸知足的美好情操。

  纵观陶渊明生平仕途之路

  陶渊明仕途生涯历经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他先后担任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陶渊明的仕途之路走得非常的坎坷,一路上遭遇了不少的磨难和诱惑,但他仍能在纷扰诱惑的仕途上坚持自我。

陶渊明仕途

  陶渊明追求仕途之路是受其家族的影响。陶氏一族自陶渊明曾祖父就是东晋威望显赫的开国元老,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建立军功无数,官职越做越大,后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外祖父和父亲皆担任过太守职位,陶氏一族风光无限。陶渊明自小就受到家世风范的熏陶,又勤奋学习诗书礼仪,小小年纪心中就萌芽了安邦济世的念头。

  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这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东晋年间,权臣恒玄发动叛变战争,陶渊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战争中去。在此次战役中,巧妙的运用计谋平定了战争,为此立下了你大功。刘裕非常赏识他,给他加封官职。此战役胜利后,刘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胀,引起了陶渊明的不满。为此陶渊明果断的离开他另寻高就。

  陶渊明的仕途在安邦济世的理想中与抵斥灰暗的官场政治中徘徊不断,不断地辞官又恢复官职。最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果断抛弃了仕途之路,隐居田园。

  陶渊明为了实现安邦济世的理想抱负,在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抱着满心的期许不停地尝试,又不停的失望,最终心灰意冷走入了绝望的境地。

  著名诗人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要是问起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一般的回答是东晋,虽然他生存的年代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陶渊明又叫做陶潜,他的字是元亮,他为自己取的号是“五柳先生”。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早年生活比较贫苦,虽然父亲还算有钱,但是在父亲死后便家道中落,之后一直在为了生计奔波。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渊明一直走走停停,经常辞职回家一段时间,再复出。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陶渊明自幼喜爱读书,儒学经典与道家珍藏他都喜欢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挥之不去的儒道两家的痕迹。既想为官一方,又想回家隐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

  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了彭泽令的官职之后,终于将对官场的失望转换到实际行动之中,仅仅接过官职八十多天,陶渊明便辞职不干了,之后也再没有担任过任何官职。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渊明便是看穿了这种黑暗,明白体制内的人们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药,他不愿也像这些人一样随波逐流,他不愿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在陶渊明的隐居期间,有许多人劝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做下的决定便再也不随意更改。后人谈起陶渊明,多是以高洁、隐逸之词形容,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儿子诗人陶渊明世称什么梭罗与陶渊明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作品中追求什么精神陶渊明桃花源记呈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2/2 首页上一页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251/979401788768.html

更多阅读

陶渊明的爱情故事与《自挽歌辞三首》 拟挽歌辞其三

有的人说,爱是一杯水,可以清清淡淡,也可以浑浑噩噩;有的人说,爱也是一杯酒,可以不喝,可以喝一点,可以带有微微的醉意,也可以伶仃大醉;也有的人说,爱更是最极端的,当苏格拉斯叫柏拉图选择最大的那颗麦穗时,柏拉图一无所获,因为在选择爱的过程中,你

陶渊明的孤独 陶渊明的孤独随笔

叶嘉莹先生说,陶渊明是中国诗人里边最有思想性的诗人。有思想,就注定要孤独。最有思想,就注定要最孤独。如果只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会被那平易自然的文字骗过去,好似他归园田居的生活诗意无限。读他的《乞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陶渊明与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名句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还有《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两篇接近四言诗的韵文。诗歌是诗人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一百多首诗,具有丰富的内容。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

作文素材:关于陶渊明的作文素材及其运用范例

作文素材:关于陶渊明的作文素材及其运用范例(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

陶渊明的诗句的名句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1、《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声明:《关于陶渊明的散文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有哪些》为网友寵輩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