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 教案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_看云识天气 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 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

《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

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缺少观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以及丰富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资料以给学生具体的经验,帮助理解。

六、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owerpiont课件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①出示《竹枝词》,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幻灯片2、幻灯片3)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幻灯片4)

环节二 诵读课文 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5)

②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幻灯片6)

③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回答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2.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

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模仿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环节三 小结作业

看云识天气 教案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_看云识天气 教案

1、课堂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2、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6)“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3、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

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

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在安排这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

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

的天气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

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应得到提

高。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在“看

云识天气”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从云的形状来判定云的种类,我在现

实生活中就做不好,怎么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呢?下去后,多找一下关于“看

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适当的

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

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作者简介:

一、第一作者:

省份:陕西省 学校: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 姓名: 章 媛

职称: 小 一 电话: 13991402925

电子邮件:www.fay.z@qq.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

个人简历:

章媛,女,汉族,本科,中共党员,生于1983年1月。2008年教学设

计《看云识天气》获商洛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评选中荣获二

等奖,相应的课件获市级三等奖。2011年参加陕西省“国培计划”培训被

评为优秀学员。论文、教学设计等也多次在当地教育教研刊物上发表和获

奖。

二、第二作者:

省份:陕西省 学校: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 姓名: 何 娟

职称:小一 电话: 13991487755

电子邮件:hj91487755@163.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

个人简历:

何娟,女,汉族,本科,中共党员,生于1982年12月,现任试马镇

中心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曾在商南县中小学校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演讲赛

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绘画作品《傲骨清姿》荣获商洛市“我与祖国同

成长”书画大赛优秀奖;多次被授予镇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辅导

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并于09年入选为“商南县新世纪骨干

教师”,商洛市优秀辅导员。2011年,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

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论文《开启作业新生命的金钥匙》荣获本次大赛一

等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451/728604058260.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看云识天气 精

大家在外面旅游,逛街,买菜的时候,有没有因为突然变化的天气而措手不及呢。有没有因为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而后悔呢?看看下面的方法来吧。下文中出现的“积”字表示;云的形状为块状,“层”是天空布满了阴沉的云怎样看云识天气 精——步

如何看云识天气

低 云低云多由水滴组成,厚的或垂直发展旺盛的低云则是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但又随季节、天气条件及不同的地理纬度而有变化。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产生降水,雨层云常有连续性降水,积雨云多有阵性降水,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本案例是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部分中央远程教育资源进行

《看云识天气》的阅读答案_2011_Class

《看云识天气》的阅读答案一、1.看云的光彩现象识天气和有关的谚语。2.“晕”是(内红外紫)的光圈。“华”是(内紫外红)的光环。3.华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为阴雨。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看云识天气》。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是按内容来编排的。《看云识天气》属于科普说明文,具体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它和该单元其他四篇介

声明:《看云识天气 教案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_看云识天气 教案》为网友思念幻化成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