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癌症是人人都想知道的一个千年难题。癌有很多种,胆管癌就是其中最让人误会的癌症之一。我们能做的就是生活规律和多了解一些癌症知识。想知道癌症的早期症状以及癌症治疗方法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据报道:在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特殊,起病隐匿进展快,确诊时,肝脏功能多受到严重损害等特点,是肝胆外科医生的拦路虎。
国内外专家都认为,预防此病的发生和定期体检更重要,且由于此病容易误诊为胆管结石。
一旦市民发现有黄疸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等)且不断加深。
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时,一定要警惕胆管癌是否缠上身。
此时建议做腹部B超或CT检查,排除胆管是否有癌变。

95%病人以黄疸就诊容易误诊为肝炎
专家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黄疸,且多为无痛性黄疸,95%以上的病人均以黄疸就诊。
黄疸通常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
但患者出现黄疸之前一段时间内可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厌油腻、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随着黄疸出现这些症状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些症状跟肝炎非常相似,所以看病时很容易被误诊为肝炎或漏诊。
同时,有少数病人可上腹痛、发热、畏寒、黄疸等胆管炎表现,也容易误诊为胆管结石,有部分病人可以合并胆管结石。
此时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肝内胆管是否存在癌变。
另外,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尤其是显著升高,也提示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癌的高发人群
专家指出,由于胆管癌的发现不容易,大多数患者确诊并治疗时常常是疾病的中晚期。
所以,胆管结石、肝吸虫以及丙肝病毒感染均是胆管癌的诱因。
而这三种疾病在南方又十分常见,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警惕胆管癌的发生。
此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患胆管癌的危险性升高。
胆管癌的发生还可能与职业、生活环境的恶化有关。
职业研究表明,橡胶制造、金属冶炼、木棉生产、石油化工等职业患胆管癌概率较高。
一些化学物质的接触(如联苯胺、亚硝胺、某些农药等)、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诱发胆管癌。
据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首先是针对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其次才是治疗肿瘤本身,因为胆道梗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及胆道感染是患者最早死因。
手术切除肿瘤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因为在清除肿瘤的同时又解除了胆道梗阻。
当肿瘤无法切除时,单纯胆道引流也是积极治疗方法,它虽不能根治肿瘤,但可延长生存期。
传统的放化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效果差,很少单独应用,而是应用于手术切除后或胆道引流后的辅助治疗。
胆管癌病因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管结石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
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2.华支睾吸虫
在东南亚,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吃富含亚硝酸盐食物习惯的人群,更易诱发癌症。
3.胆管囊性扩张症
少数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发生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1.黄疸
患者可出现黄疸,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黄疸,伴瘙痒和体重减轻。
少数无黄疸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有时伴发热、腹部包块。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
2.二便异常
大便灰白,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黄,如浓茶。
3.胆囊肿大
中段、下段胆管癌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但Murphy's征可能阴性;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一般不肿大。
4.肝脏损害
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腹水,或双下肢水肿。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可造成门静脉高压;晚期患者可并发肝肾综合征。
5.胆道感染
患者可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细菌最常见为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及厌氧性细菌。
内镜和介入放射性检查可诱发或加重胆道感染,出现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甚至出现休克。
6.胆道出血
如癌肿破溃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贫血。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胺酰转移酶可显著升高。
转氨酶一般轻度异常,这种胆红素、转氨酶升高不平衡现象有助于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患者CA199、CEA可升高。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有助于明确胆管癌的诊断,了解有无转移灶及评估肿瘤可否切除。
(1)超声显像检查
B超检查简便、快捷、准确、花费少。
内镜超声可以避免肠气的干扰,超声探头频率高,可以更清晰、显示肝外胆管肿瘤。
(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PTC可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树的形态、分布和阻塞部位。该检查是侵袭性的操作,术后出血和胆漏是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
(3)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ERCP不宜作为胆管癌的常规检查,甚至是相对禁忌的。对高位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可以显示胆管癌的部位,也可以置放内支撑导管减黄。
(4)CT检查
CT能较准确显示胆管扩张和梗阻部位、范围,对确定病变的性质准确性较高,三维螺旋CT胆道成像(SCTC)有代替PTC、ERCP检查的趋势。
(5)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MRCP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胆道显像技术。可以详尽地显示肝内胆管树的全貌、肿瘤阻塞部位和范围、有无肝实质的侵犯或肝转移,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诊断
胆管癌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考虑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影像诊断的发展,为胆管癌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首先考虑胆总管结石,其特点是发作性胆道不全性梗阻,伴有胆石性胆管炎特有的三联症。
而恶性梗阻性黄疸一般为持续性。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往往伴胆囊肿大,而结石性梗阻较少见。
如果胆囊不肿大,临床上应排除原发性胆管硬化、药物性黄疸、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疾病。
治疗
1.手术治疗
胆管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以巩固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对于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应施行胆道引流手术,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合并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胆管癌惟一的根治性治疗,辅助性放射治疗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不可切除和局部转移的胆管癌经有效的胆道引流后,放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与延长寿命。
但是,胆管癌一直被认为属于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一般报道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9~12个月。
3.化学治疗
胆管癌对化学治疗并不敏感,胆管癌较其他胃肠道肿瘤例如结肠癌化疗敏感性差。
但化疗可能缓解胆管癌所引起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存活期。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为您介绍的皮肤发黄要警惕一种病,你们都了解了吧。这对于皮肤发黄的人来说,真是极好的。看了上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