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 周恩来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三次力挽狂澜

万隆会议 周恩来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三次力挽狂澜
  万隆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    会议之前:未雨绸缪制定攻守总方略    在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之前,周恩来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中国代表团制定了战略总方针: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这显然是一个以柔克刚的、唯一现实可行的、正确的战略方案。    还在亚非会议刚酝酿时,周总理就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闪电般地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亚非会议开幕前夕,他不是直飞万隆,而是特地绕道去缅甸同尼赫鲁等人再次会晤,正式达成中立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亚非会议上合作的君子协定,为以后的亚非会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之中:彰显伟人气魄三次力挽狂澜    第一回合: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总理发言掷地有声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初,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亲善和合作。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第一天会议快要结束时被打破,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宣称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贾马利的发言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大会公开发言形式继续急剧恶化。wWW.aIhUaU.cOm    周恩来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了演说,第一句话就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先前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也打破了美国妄图让万隆会议演变为一场意识形态大战的阴谋。周恩来巧妙的语言既申述了中国的立场,又给与会者留下了一种自我克制、通情达理的印象。最为重要的是,周恩来发言中一贯始终的中心思想———求同存异,实际上为与会国提供了互相合作的基本准则,而这也是后来被称为“万隆精神”的主干。至此,周恩来以他的真诚和机智巧妙化解了第一次危机。    第二回合:锡兰总理节外生枝周总理机智巧避锋芒    两天的公开发言结束之后,万隆会议进入秘密会议阶段。这个阶段,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充当了第二次进攻的号手,当时锡兰的反共立场非常极端和强硬。他直截了当地说: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在随后举行的会议上,科特拉瓦拉又公然提出要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论争眼看就要剑拔弩张了。    但是第二天,当科特拉瓦拉一改前一天语调,委婉地说他昨天的发言无意把会议引向分裂。为什么他一夜之间在语气上发生了这么明显的变化呢?人们注意到,在前一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和科特拉瓦拉才从会议室里并肩走出来。随后周恩来发言称,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经在私下通过交谈彼此取得了谅解,虽然他无法同意科特拉瓦拉新式殖民主义的解释,但他赞赏科特拉瓦拉积极的精神。周恩来就这样化解了科特拉瓦拉所设置的障碍。    第三回合: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 周恩来选择时机后发制人    随后中立国家与亲西方的国家为中立和结盟问题又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几乎一言未发,其实他是在冷眼观察,等候时机。当中立国领导人印度总理尼赫鲁被亲西方国家攻击的异常愤怒时,周恩来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灵巧地避开争论,重申求同存异的主导思想,宽宏大量地建议把有人不喜欢的共处改为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共处,将5项原则改为7项原则。周恩来充满和解精神的讲话再次平息了争论,使误入歧途的会议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万隆会议十原则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5。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751/884590188383.html

更多阅读

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万隆会议精神

万隆会议精神万隆会议提出的十项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有哪些国家参加?

万隆会议有哪些国家参加?发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五国发起。参与国阿富汗、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

1935年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25日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在79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25日 (农历冬月三十),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邓发、凯丰、李维汉、张浩、杨尚昆、郭洪涛等十多人。讨论了

声明:《万隆会议 周恩来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三次力挽狂澜》为网友幕后纵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