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一组来自西方国家的死亡统计表明,相比二十年前,现在有更多的人死于神经性疾病,尤其超过75岁的人更严重。在美国,该比例的增长速度似乎比其他国家更快。相比之下,死于癌症和心脏病的人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发表在《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上。
Colin Pritchard教授领导的团队用世界卫生组织死亡率数据来研究1989 - 1991和2008 - 2010年之间超过20个国家的死亡率的差异。当癌症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在该研究时期有所下降时,神经性疾病死亡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以及运动神经元疾病,帕金森症和雅各布病——在各个国家却表现出增长趋势。
不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数量在总人口数中占百万。然而在20个西方国家中年龄在55 - 74岁之间的男性死亡数平均增长2% ,相同年龄组中女性死亡数占1%。在英国,二十年间这个年龄段里男性实际死亡率下降了14%,女性下降了12%。相比之下,在美国男性这个比率却似乎增加了82%,女性增加了48%。
在被调查的国家中超过75岁的人有更大的死亡可能,包括英国,美国显示了20年间最大的增幅。研究人员声称死亡率增加可能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原因,但没有研究论文调查显示该趋势背后的原因。
Simon Ridley博士说:“痴呆是一种条件疾病,这需要我们更好地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有关青年痴呆症的意识问题并不一定反映出这种潜在的患病率增加的问题。这项研究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美国过去21年里有不成比例的死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人,但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和雅各布病。
“多个国家之间用比较一致的方式比较死亡率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个趋势可能会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增加诊断率或改变卫生政策等因素。我们知道,老龄化是痴呆最大的危险因素,因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我们会预料到更多的人会死于痴呆症。尽管如此,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神经性疾病死亡率更高,这表明探索环境影响对该病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有非常复杂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和遗传特征。在几乎20个国家中75岁以上死于神经性疾病的人数都有所增加,表明该病在人群中的影响较大,但我们不能得断定现代生活一定会导致人们在青年时代患上这种疾病。”

“数码”让你更“痴呆”?
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你记得几个?昨天中午和谁在一起、吃的什么?预约的体检时间是下周一还是周二?今天早上看过的那篇文章,作者是谁?老板刚交代的三件事分别是什么?对以上这些问题,假如你回忆的时间超过10秒还无法得到确切答案,也许,你得了目前医学界还未能确认的所谓的“病”——“数码痴呆症”。
一种叫“数码痴呆症”的病?
“脑部平衡中心”是近年来在韩国快速兴起的行业,主要为过度使用电脑、手机而产生类似“认知问题”的患者提供帮助。这一做法乍看有点小题大做,然而,KT经济经营研究所的最新调查显示,韩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位列全球第四,韩国国内仅小学生群体就有六成使用智能手机,这导致了家长、社会对科技可能给年轻一代带来的影响的异常关注。
韩国脑部平衡中心的专家认为,过度使用智能电子设备会阻碍脑部的平衡发展。电子设备的重度使用者左脑会较为发达,而右脑的使用率会变低。右脑与注意力、记忆力息息相关,长期低度发展的右脑,可能会引起早发性痴呆。他们还为这种因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而引起的认知障碍“定制”了一个新名词——“数码痴呆症”。该中心认为,引起这种症状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记忆力“外包”给了电子存储设备及数码产品。
通常来说,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记忆力减退、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的折磨,但这些症状在青年人群中有逐渐发展的趋势。美国“趋势机器全国调查中心”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目前,18至34岁的群体,比那些55岁以上的群体更容易忘记当天是星期几(15%:7%);忘了钥匙放在哪(14%:8%);忘记带午餐盒(9%:3%);甚至忘了洗澡(6%:2%)。相比之下,只有“人名”这一项,是55岁以上群体比年轻人更容易忘记的(23%:16%)。
18至34岁的人群又被称为“千禧一代”,他们伴随着电子科技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而成长,是目前电子设备的主要(也是重度)使用者。受调查者还表示,他们经常有情绪不佳的感觉。这些都可能是“数码痴呆症”的表现。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那么近年来18岁以下群体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率大幅上升就更加令人担忧了。韩国科技部ICT与未来规划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智能手机在10岁到19岁群体的普及率,从2011年的21.4%,急升到2015年的64%。其中平均使用智能手机超过7小时的人数比例,从2014年的11.4%增至今年的18.4%。韩国脑部平衡中心认为,长时间高频率地使用电子设备对儿童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毕竟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记忆主要由脑部的 “海马体”负责。就像平时假如不运动,肌肉就会随之萎缩一样;记忆力使用不足则会导致海马体萎缩,记忆容量减小,认知能力降低。于2012年出版了《数码痴呆症》一书的德国脑科学家曼弗雷德·斯皮策举例说明“数码痴呆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用导航仪找路、用手机代替记忆电话号码,这使人利用和控制精神活动的能力退步了”。
斯皮策博士对此态度鲜明,他呼吁德国所有儿童都应被禁止接触电子媒介,要从源头上避免他们上瘾。他坚信,电子设备对大脑的平衡发展弊大于利,而一旦大脑认知功能受损,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然而,德国脑神经学博士迈克尔·马德杰则认为,“数码痴呆症”完全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杜撰出来的名词。对于青少年来说,青春期的大脑非常活跃,而科学家们才刚刚开始探究这个这个领域,所以“我们并不清楚脑部会不会因使用电子产品而产生结构性变化”。他强调,“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医学上的证据表明使用数码产品会对大脑产生损伤,特别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类型的痴呆”。据马德杰博士介绍,唯一得到大量研究证实的,是电子屏幕对低龄儿童的影响。在面对屏幕上大量快速变换的信息时,儿童的大脑处理能力较弱,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脑部发育产生负面作用。当然也有特例,小朋友们在看《芝麻街》的时候,词汇量与数字计算能力则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