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勒草、割人藤、锯锯藤、拉狗蛋 ,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这应该是我们在外面最常见到的一种野草了。除了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而且全身都是宝,全草药用、清热解毒,茎纤维可造纸及纺织,种子还可以榨油。
2水稗草

又称稗草,最常见的一种野草。稗子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稗子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形状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稗子与稻子共同吸收稻田里养份,因此稗子属于恶性杂草。
3狗牙根
又称百慕达、绊根草、爬根草。生长于旷野、路边及草地,是优良的饲料,又耐放牧。根状茎可药用,清血。因蔓延力强是良好的保土植物,也用于铺建草场。
4马唐
又称羊麻、抓根草、鸡爪草、抓地龙,与牛筋草差不多,穗小一点。生长于路旁、田野,是一种优良的牧草,但又是危害农田、果园、苗圃的主要杂草。
又称蟋蟀草、千斤草,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牛筋草的根深入泥土里面,而一簇牛筋草往往由二、三十株所組成,紧紧抓住地面。要拔起它就像跟拉一头蛮牛一样费力,所以叫它牛筋草。牛筋草有止血消炎的作用,所以把牛筋草和猪肉一起煮,喝它的汤、吃肉,可以治好流鼻血的毛病。
又称旱莲草、墨旱莲、旱莲草,常见于田边、路旁或者河边。其根系极发达,秆叶强韧,全株可作饲料,又为优良保土植物。全草药用,有止血、补肝肾之功效。
又称平车前、车轮菜子、五更草,诗经中称为芣苢。车前子为车前草的成熟种子。生于山坡、路旁、田埂及河边。种子可入药,有利水清热、止泻、明目之效。
又称蜀本草、长命菜、麻绳菜、蚂蚱菜,生于田野路边向阳处。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渴、利尿的作用。
又称益母蒿、野天麻、灯笼草、铁麻干。生长于荒地、路旁、河边,以向阳处较多。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作用,是用来治疗妇科病的一味良药。
又称小旋花、野牵牛、打碗花,生长于耕地及荒坡草地、村边路旁。与喇叭花相似,只是叶子不同,它是柳叶状,喇叭花是掌状。全草可入药,能调经活血,滋阴补虚,止痒,祛风,主治神经性皮炎,牙痛,风湿性关节痛。
又称猪兜菜、艾草、绒球,跟蒲公英差不多,就是不会放飞它自己孩子们。生长于路旁荒地、水塘边,或在较湿润的丘陵、山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又称棒槌草、大屁股草,分布在中国各地,多生于路旁荒野,是家畜优质食草,但也是北方常见的农田杂草之一。
刺蓟分大蓟、小蓟两种。大多生长在田野。生命力极强,如不能连根拔除又会再生,成熟时结出像蒲公英一样的种子,随风散播。陕西关中地区常用刺蓟做刺蓟面吃。遇到刀割手或其它部位出现流血时,取刺蓟叶片揉烂以汁水滴于伤口并敷于其上,镇疼止血,效果良好。
又称粘头婆、苍耳子、野茄子、敝子、地葵,常生长于荒野路边、田边等地。其具有钩状的硬刺,常贴附于家畜和人体上,故易于散布。种子可榨油,苍耳子油与桐油的性质相仿,可掺和桐油制油漆,也可作油墨、肥皂、油毡的原料,果实可供药用。
又称狗尾巴草、谷莠子,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荒野、道旁,是旱地作物常见的一种杂草。秆、叶可作饲料,也可入药,治痈瘀、面癣。全草加水煮沸20分钟后,滤出液可喷杀菜虫,小穗可提炼糠醛。
又称霍麻、蜇人草、蝎子草,茎叶上的蜇毛有毒性,人或动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蜇般疼痛难忍,它的毒性使皮肤接触后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痒、严重烧伤、红肿等。荨麻生命力旺盛,生长迅速,常生长在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荨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可作为纺织原料、食物、药物和优质饲料。
又称野堇菜、辽堇菜、光瓣堇菜,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或灌丛中。在庭园较湿润处常形成小群落。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作野菜,还可作早春观赏花卉。
又称决明草、假绿豆。生长在山坡、路边和旷野等处。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可将决明子干燥成熟的种子用文火炒香后,代茶长年饮用,对治疗近视、痔疮、便秘、高血压、高血脂均有明显效果。
19旋覆花
又称金佛花、金佛草、六月菊,跟苦菜花常混了,区别是它的花蕊比较大圆盘状,苦菜比较小刺状。研究称,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化学成分天人菊内酯有抗癌作用。其根及茎叶或地上部分亦可入药,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
20蒺藜
又称白蒺藜、屈人。生长于沙地、荒地、山坡等地。青鲜时可做饲料,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害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