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是几品官
关于丁汝昌是几品官这个问题,史料少量记载,丁汝昌最高官职是清朝的提督,在清朝提督官职是从一品,丁汝昌是几品官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从丁汝昌一品的官职上看,丁汝昌在北洋水师中的地位仅次于李鸿章。
丁汝昌旧照
丁汝昌是清末水军将领,曾参加镇压太平军的战斗,在战斗中非常英勇,为人忠厚被朝廷看重。1879年被李鸿章调到北洋水师当差,为清朝的海防做贡献。他官职是从一品的北洋海军提督,从此丁汝昌开始自己的海军生涯。丁汝昌是几品官这个问题让世人产生许多疑惑,有人觉得他的上司李鸿章官职是一品,他作为下属不该跟李鸿章一样,但事实上李鸿章是武英殿的大学士和两江总督,是清朝的正一品,是清朝一个品官里顶级的官职,而丁汝昌身为提督虽然也是一品官,但官职是从一品,相比李鸿章的官职差了很多,只是勉强算是一品官职。
丁汝昌在进入北洋水师后,参加了许多清朝抵御日本入侵的海战。在最后的威海卫海战中,丁汝昌指挥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海军包围,因为没有上级的命令,不能撤退。只能在港内等待救援,因此使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最终没等来援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丁汝昌义正言辞的拒绝日军的劝降,最后大量吞食鸦片自尽以谢国家,没有愧对自己的官职,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丁汝昌的罪责
丁汝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将领,在刘公岛保卫战中服毒殉国。之后丁汝昌的罪责被无限放大,成为甲午战败的替罪羊。对于丁汝昌的罪责,人们至今都有很大的争议,人们认为那些不符合事情的指责应该被澄清。
丁汝昌旧照
指责丁汝昌的不实言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丁汝昌指挥能力不足。这主要是说他对海军专业不够了解,组织能力弱,使得北洋海军管理不得当。丁汝昌确实不是出身海军科班,海军知识比不上科班将领,但是丁汝昌的和他们对比,资历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也是最多的,他足以胜任提督的位置。并且丁汝昌也一直努力学习海军知识,非常熟悉海军事务。
然后有人说丁汝昌懦弱、消极应战、延误战机。这个指责纯属无中生有。史料记载在甲午战争中,大大小小的战斗他几乎全部都有参与。黄海战役中,即使他身受创伤仍要坚持留在甲板上指挥战斗,激励将士。他有很多机会脱离战场,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有时甚至顶着多方的压力,忍辱负重也要顽强坚守,直到最后服毒殉国。还有人指责丁汝昌投降是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罪魁祸首。这是满清统治阶层为了逃避责任对丁汝昌的污蔑,甚至有人说他是投降后才自杀的,指责他并不爱国。所幸的是随着学者们的研究、探索,那些丁汝昌的罪责中虚构的部分,正逐渐被澄清。
丁汝昌之死
丁汝昌是清末北洋海军总提督,是一名民族英雄,逝世于1895年2月。丁汝昌是一位性情忠厚、做事勤勉的将领,却落了个服毒自杀的结局。史学家们对他的死褒贬不一,那么丁汝昌之死到底是怎样的呢?
刘公岛海战纪念馆

1985年1月日军登陆荣成湾,威海卫战役正式爆发,陆战失败,威海失守。之后丁汝昌在刘公岛上被日军海陆围攻,开始了壮烈的刘公岛保卫战,丁汝昌之死由此拉开了序幕。丁汝昌被困与刘公岛,在缺乏弹药和没有援军的困境中,仍顽强率领士兵击退日军数十次的进攻。他是一个极其爱国的人,宁死也不肯投降。同时他又是一个和蔼忠厚的人,在大部分陆军撤离炮台后,岛上人民纷纷来到海军公所,请求丁汝昌给他们一条活路。面对和自己一同奋战的士兵和岛上的百姓,他不忍心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死,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为了让全岛军民有生路,丁汝昌在深夜服下大量鸦片结束生命,以此来挽救全岛军民的命运。
丁汝昌之死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是及其悲凉的一幕。有人说丁汝昌是害怕承担战败的责任所以自杀,是懦弱。也有人说他自杀是为了保住全体刘公岛军民的性命,是义。对于丁汝昌之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后人尊敬、怀念。
丁汝昌墓
丁汝昌墓在严桥镇北长岗小鸡山上,那里安葬着清朝抗日名将丁汝昌。沿山路蜿蜒前行,没有关于丁汝昌墓的指示,只剩杂乱生长的草木。在路的尽头才出现窄窄的墓台,上立一苔迹斑斑的石碑,水泥材质,明显是后人重新加盖的,而上面的涂料与刻画的内容早已难以分辨,当时相传的重金重修丁汝昌墓的消息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丁汝昌墓
丁汝昌墓周围是稀疏的树林,中间有约一米高的水泥平台,随阶梯走上平台,只有几根简单的石柱立于墓碑周围,青苔布满墓身,规模不算宏大,材质略显暗淡,甚至一个遮风挡雨的亭子都没有,实在是很凄凉,与他所谓的甲午战争名将身份有着天差地别。
据史料记载丁汝昌的棺木是十分精美的,用的紫檀木嵌入墓穴,后来被人们盗墓后,棺木被另作它用,所以现在丁汝昌墓穴里面是空的,而且原来的墓也早已被重新修葺,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后人修葺的新墓。文革那些年,愚昧的百姓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丁汝昌墓进行浩浩荡荡地挖掘工作,因墓内财宝不多激起在场一行人的愤怒,众人一气之下便焚烧了丁汝昌尸体,正所谓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丁汝昌墓到了现在只是个空墓,尸体被焚,连棺木都无处可寻,只剩下墓体和劣制的墓碑,供后世敬仰、缅怀、沉思。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