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將至。
不管約會還是約炮,無論IN還是OUT,抑或成功還是落魄,只要還在認真地呼吸,你的內心想必會升起一縷浪漫。
2012,在末日的惶惑中,被欲望和媚俗主宰的世界,真愛永遠都是一張讓內心免于恐懼的船票,讓人超越生死的羈絆,沐浴于人性的光芒。
愛情是所有信仰的起點,或者說,是世俗生活最值得皈依的彼岸。
瘋狂,單純而驚艷。
我最近被一組名為《情書》的係列油畫震撼,完成這些傑作的是一個叫劉義剛的藝術家。畫作描繪了四段不朽的愛情:包括《阿瓦尼的雪》喬布斯,《紅玫瑰》張愛玲,《在那遙遠的地方》王洛賓和《橄欖樹》三毛。
在一個找到真愛比遭雷劈概率都低的年代,愛情在畫布上完成了神奇的復活,超越了世俗的婚姻乃至生死。
便有了下面這段文字: 1、摯愛
這份動人情感屬于一個不世出的商業巨子。
他走了。他留下的一切至今仍在影響這個世界。
這個叫喬布斯的美國人婚姻持續了22年。
顯然,嫁給全世界尊崇並短命的創新狂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為他忙得經常不記得紀念日或生日。甚至可以說,從他決定成立家庭那一刻起,他已屬于自己的夢想和千千萬萬的果粉。
喬布斯覺得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的妻子。于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決定作出補償。
他反省了他是多麼的自私和苛刻。“勞倫要應付這一切,還要照顧我的病況,”他說,“我知道跟我生活在一起可不是件享受的事情。”他決定送給自己最愛的人一艘遊艇。當時這艘船已經在由荷蘭的遊艇定制公司Feadship 建造,但是喬布斯仍然在對設計改來改去。“我知道有可能我會死掉,留給勞倫一艘造了一半的船,”他說,“但是我必須繼續做下去。如果我不這麼做,就是承認我快要死了。”
2009年,喬布斯在20年結婚慶典上,這樣對妻子說:20年前,我們相遇,彼此陌生,但我們一見鐘情墜入愛河。阿凡尼的漫天雪花見證了我們的海誓山盟。歲月流逝兒女長大有過甜蜜有過艱辛確沒有苦澀。我們的愛意歷久彌新,攜手與你相伴走過漫漫人生,我們雖已蒼老但更加睿智,任皺紋爬上面容任滄桑布滿心間。(李亦非譯) 2,錯愛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是女作家張愛玲的名句。
她的愛情卻充滿謎一樣的哀傷。
她愛上的是一個既不可以相守也不可相知的人。
寂寞和枯燥是才女張愛玲的生活主基調,頭腦和見解卻是她對人對事的主要標準。
中年男人胡蘭成聰明,經歷豐富,見解和談吐不俗,最具吸引力的胡蘭成對女人的理解和同情,胡能做低伏小,富有情趣,對她的小說更有著真心的欣賞和崇拜。
于是,他有妻室,張愛玲不在意,他還有其他許多女人,不時也挾妓遊玩,她亦不吃醋。他甚至認為:她 “願意世上的女子都喜歡我”。 胡蘭成愛她的才,不在乎這個人——不漂亮,且不夠風騷。一旦結合,胡蘭成便在演戲,而張愛玲在投入全部的自己。 張愛玲筆下驚天動地、傾城傾國,卻愛上並嫁給一個不在乎自己情感的男人,這無疑是生活開的一個玩笑。
于是她寫道: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裏嗎?”
她還寫道: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這是愛的告白,但選錯了對象。 有人說,就愛情而言,女人比男人要真摯唯一,因此,女人為了怕受傷害,往往會選擇一個愛自己的人,哪怕自己沒感覺。
3、苦愛
有人說,當今世界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王洛賓的歌曲。
1988年,老人對世界告白: “這是50多年前的故事了,一直埋藏在心靈深處。30歲時不敢說,40歲時無處說,50歲時恐懼說,60歲時不想說,今天我已經70歲了,我可以無所顧慮地說了吧!在金銀灘和卓瑪姑娘拍電影、看電影的日子裏,美麗聰明多情的姑娘感情非常投入,我被感動了,雖然語言不通,但愛戀之情是不需要語言的。 ”
1939年,在導演鄭君裏拍攝的一部《民族萬歲》的紀錄電影中,採風的音樂人王洛賓邂逅17歲的藏族美少女薩耶卓瑪。他們在電影中連續拍了幾天對手戲後,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卓瑪察覺到了王洛賓灼熱的眼神,舉起手中的牧羊鞭,輕輕地打了他一鞭子,然後飛快地催馬跑開了。
王洛賓回憶說:“這一鞭子不僅是抽在我的身上,更深深地落進了我的心裏。 ”但他說: “卓瑪姑娘是聖潔的,但我已經結婚了呀,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我只能把強烈的愛,深深地埋在心裏。 ”
甜蜜的時光總是短暫,只相處了三天,電影隊要走了。後來,他持續三個晚上貓在住處的房間裏,伏案寫作。于是,世界音樂史上一首不朽的作品誕生了
卓瑪後來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她倉促地結婚,又倉促地離婚、再婚。
1954年,32歲的薩耶卓瑪急病不治。
王洛賓則歷經坎坷,甚至蹲過19年大牢,直到暮年享譽世界,不過始終都沒有忘懷心中魂牽夢繞的女神。當年那份特殊的情書至今仍在廣為傳唱。它的名字叫《在那遙遠的地方》。
世界上最苦的愛莫過于雙方彼此相愛,卻找借口忍耐——最終釀成終身傷害。
愛,就要對她(他)說,現在。

4、癡愛
13歲時,三毛通過“心靈感應”,預見自己將來會嫁給一個西班牙人。
數年後,為了13歲時的“心靈感應”和一次6年後的美麗約定,終于冒險地踏上了人跡罕至的西非腹地撒哈拉大沙漠尋找她夢幻般的愛情。她與大胡子荷西童話般的愛情像沙漠裏灑落的兩滴雨水,成為人間淒美愛情裏的珍貴記憶。
三毛對愛的解釋只有兩行:我們不過是想找個伴,一同走走這條人生的道路。既然是個伴,就應該是時刻不離地膠在一起才名副其實。他們有個美麗的約定:手拉手,一起喊一、二、三,然後一塊兒死去。
但荷西失約了,意外死于潛海。90年代初的一個清晨,三毛在醫院內的浴室裏,用一條咖啡色長筒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紅塵之旅。
三毛說:阿拉伯人飲茶必飲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
她身後留下無盡的感動和唏噓。
很多人說她自私而瘋狂。但也有人說她喚醒了生命的尊嚴和自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不是童話,是愛的傳奇——
荷西: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
三毛: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
三毛: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那你要是嫁給我呢?
三毛:要是你的話那只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
“那你吃的多嗎?”荷西問道。
“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三毛小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