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 本书“极为生动、可读,捕捉了蒋介石的一生和蒋介石所处的时代,比从前任何一本英文著作都好”。
——哈佛大学史学教授柯伟林
中国大陆长久称蒋介石为“匪”、“美帝走狗”,如今终于还蒋介石“爱国”、“推动现代化”等本来面貌。
——《华盛顿邮报》书评
蒋介石的负面形象,主要是因为左派人士在四十年代的宣传所致,如今陶涵的著作推翻了若干某些重大误解。
——《经济学人》

“蒋介石是顶天立地的人物。”
——乔治城大学教授沙特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陶涵在2000年完成《蒋经国传》,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蒋经国传》获得佳评,于是哈佛赞助陶涵续写《蒋介石传》,在2009年4月下旬前正式发行,书名为《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全书厚达七百余页。《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具份量的刊物都发表了书评。哈佛大学出版社的网站还有对陶涵的专访。
在《蒋介石传》作者陶涵的陈述中,他提到自己的心路历程:“我本来和大多数的西方人一样,对蒋介石充满负面观感,诸如纵容贪腐、专制独裁、丢掉大陆等等,大概唯一的正面观感是蒋介石本人很清廉。”但是基于自身系“温和的自由派、外交政策的务实派”,陶涵以开放的心态写《蒋介石传》。台湾、大陆、日、美、俄等国陆续有大量资料解禁,尤其是蒋介石的日记公开,使大家有机会更全面的了解蒋介石、评价蒋介石。
“大陆今天走向是蒋的方向”
蒋介石是高度争议性人物,处于列强欺凌、军阀割据的时代,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经济上则民不聊生。但是蒋介石“支持妇女权益、爱国、痛恨帝国主义,尽管他有好几个孙辈有外国血统”。
《蒋介石传》作者陶涵认为,蒋介石缺乏魅力,不受同侪所喜,但有决心、勇气,且清廉,故广受欢迎”。
此外,蒋介石“缺乏幽默感,脾气坏,但很容易笑,且从日记看出他是虔诚的基督徒”。
在陶涵看来,蒋介石知道自己很多举措不当,也从来没有为他自己的专制镇压找借口,他为某些作法感到痛心,显示蒋介石不是冷酷无情之人,所以毛泽东说蒋介石真诚、正直。
这本书从新角度叙述了历史事件的一些真相。例如南京大屠杀。书中说,南京保卫战,“国军将士殉国者达七万人”;日本占领后,三个月内,平民遭屠杀者达卅万,包括活埋、剖腹、奸杀等惨无人道之举。
蒋介石:若我至死独裁不过与草木同朽
又如抗战是谁打的。书中说,中国军队战死三百万人以上,还有至少一百万死于营养不良或疫症,“百分之九十都是蒋介石的部队”。至于共产党,书中说,“毛告诉自己人,要掌握机会搞武装斗争,以壮大自己”。
《蒋介石传》作者陶涵认为,退守台湾,让蒋介石终于有机会建设国家,“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他说,蒋介石如果地下有知,会为台湾今天的成功而欣慰,会为大陆的巨变而惊讶,也会为大陆的贪腐“比当年国民党在大陆时还严重”而痛心。然而蒋介石最大的感触,恐怕是中共政权不再高举“阶级斗争”、“世界革命”,而是像胡锦涛主张的孔子思想、和谐社会。
有一段话过去似未曾公开,见诸二战时的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将军本人所述。说到蒋介石曾告诉魏德迈,“如果我至死还是独裁者,不过与其它独裁者一样与草木同朽;可是如果我成功的为民主政府建立真正稳固的根基,我会永远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