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 580篇中学作文掺假,评委:语文教材都有虚假,孩子能咋样


中学语文教材 580篇中学作文掺假,评委:语文教材都有虚假,孩子能咋样
为了拿高分,中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言不由衷。 CFP
   最近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我的心情是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遣词造句颇具章法,各种修辞手段也大都运用得体,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总体而言,这批作文有个普遍的问题:假——写的是假事、抒的是假情、发的是假议论。比如,有一篇作文写道,读了某本书的感觉“如同吃了一枚无花果,既甜蜜又苦涩。”无花果能吃出苦涩?显然作者没吃过无花果,想当然地以为就应该是那个味儿。类似的向壁虚构的内容,在这批中学生作文里大量存在。作文并非不能虚构,但即便虚构也要给人营造出真实的氛围。如果故事经不起推敲、情感并非发自内心、议论不是自己的真实看法,文字再漂亮,能算好文章吗?
  说文章存在假的问题,还有一个理由,即模式化。这580篇作文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本来各地风土人情、方言土语各有特色,每个人也各有其性格和经历,但看上去这些文章却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开头必是一段华美的抒情,中间写一段自己读了某本书的感受,其间引用几句名人名言,结尾点题。连续看了500多篇千篇一律的文章的确令人厌倦。
  近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这次的评审看,我国的语文教学有得有失。我们的语文教育在夯实基础方面成绩突出,但在塑造人格、培养志趣方面明显不够,我们的很多孩子不具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能力和习惯。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模式化的假的问题,和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有直接关系。
  去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是《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一名女生走出考场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是中考,如果真说心里话,一定考不好。”一语道破真相:考试不欢迎真话。近些年,教育界一再呼吁“作文要写真话”“要抒发真情实感”,但这样的呼吁也仅仅是呼吁而已。不是学生们没有真情实感,而是在高考中考这样的重大人生关口,稳妥起见,还是照老师教的套路为好。如此心态写出的作文,岂能不假。
  不过,如果语文教材本身就充斥着虚假空洞的文章,我们又怎能指责孩子们在作文里说假话呢?曾有媒体报道有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失实,《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里的一个温情故事,事实上1989年洛杉矶并没发生地震;《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少年爱迪生用烛光为妈妈做了一场阑尾炎手术,但据史料记载,世界第一场阑尾炎手术出现时,爱迪生已经40岁了……诸如此类的硬伤使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学习这样的文章,孩子们学到的是什么?恐怕就是作文只要写漂亮话就行,是不是真有其事、是不是真情实感,那就顾不上了。
  目前,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已经起步,希望教育工作者吸收各方意见,改进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也掌握写文章的正确态度,毕竟“修辞立其诚”,诚实是写作的最佳策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651/706301311406.html

更多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人教版教材解读怎么样

教材解读(钱军)高亚黎 || 2011年2月28日 || 收藏 || 阅读122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克第七中学 钱军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共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内

鲁迅文章退出中学语文教材评论 鲁迅作品全面退出教材

叶开: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来源:新京报 作者:叶开在现代文学史里,作家是有座次的。“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很严格,轻易不能随便搬动。动辄给人排座次,估计是宋元时勾栏说书人那会儿兴起的,如《说唐》以力量值排隋末十条好汉。第一名好

中学作文:那一幕,让我难以忘怀三篇

中学作文:那一幕,让我难以忘怀初一学生王鈺写于2009.12.12记忆在时光的长河中被洗刷掉了颜色,唯有那一幕还是那么鲜艳。在我的脑海里,与那位朋友分别的场面让我难以忘怀。我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定下了一个盟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永不分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10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10篇二十八年,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一个十分漫长而却久远的数字!而鲁滨孙,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却在上海漂泊了整整二十八年。在今年寒假,我看见了一本名叫<<鲁滨孙漂流记>>的书。书中讲到:一个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

声明:《中学语文教材 580篇中学作文掺假,评委:语文教材都有虚假,孩子能咋样》为网友槍藏進風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