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朝鲜游
从长春出发,驱车向东南偏东方向行驶500余公里,大概五六个小时车程,通过圈河口岸,就可以达到朝鲜罗先特别市。在这里,不论路边劳作的工人,田地里耕种的农民,还是随处可见的军人,人们表情总是平静甚至肃穆。图为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路上的朝鲜人。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0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些自驾游的中国游客聚集在元汀里口岸等待通关。通过中国的圈河口岸的手续比较简单,但通过朝鲜的元汀里口岸仍有很多限制:禁止带望远镜、U盘、收录机、MP3、MP4、专业相机和手机等电子设备,拍照也只能在指定的旅游景点。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2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名军人正在检查中国游客的护照。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0日,朝鲜罗先特别市,宽敞的公路是由吉林省政府投资新建的。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罗先港。中朝两国为加快东北三省和罗先特区的共同开发,于去年底签署总价值达30亿美元的中国对罗先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协议。朝鲜方面把罗先港4、5、6号码头的50年使用权转让给中方。根据协议,中国还将建设连接中国图们到罗先港的55公里铁路以及飞机和火力发电厂等设施。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位中国男游客正和两名朝鲜导游合影。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名中国游客将一盒方便面赠送给一名朝鲜男子。中国游客遇到当地朝鲜居民,常常会拿些食品相送,在没有军人或其他相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他们都很愿意接受。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途经的朝鲜人正向中国游客的车内张望。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2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些朝鲜市民正坐在大货车上。朝鲜机动车很少,为数不多的大货车上一般都坐满了人。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专门面对外国人的纪念品商店。对朝鲜民众来说,他们希望中国游客前来。中国游客向来舍得花钱去购买海参、工艺品,甚至是那些贴上朝文却产自中国的香烟。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在朝鲜,人民币比本国的货币更受欢迎。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街道两侧挂着的标语、宣传画和领袖画像。这些宣传画几乎随处可见,浓郁鲜艳的色彩与周边环境形成强烈对比。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位朝鲜市民正在打手机。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在田间劳作的朝鲜农民。朝鲜至今还没有分田到户,仍过着大集体的日子。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剧场,小演员们正在为中国游客表演。孩子们卖力的演出不断获得游客们的掌声。 席海波/摄 笃信“社会主义好”的朝鲜小朋友恐怕是这个国家最幸福的人了,唱歌跳舞时他们始终面带笑容,连拍照也会摆出最美好的姿势和表情。图为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罗先剧场里一名中国游客与朝鲜小演员合影。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罗先市剧场里,中国游客正为表演结束后的小朋友们赠送礼物。孩子们会把赠送的礼物统一放在台上,不得自己拿走。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名中国游客正在博物馆内参观。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罗先剧场里,中国游客与朝鲜服务员在金正日肖像下合影。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名中国游客正在向朝鲜导游咨询。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0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家宾馆里,朝鲜服务员正在为中国游客分房间。这是一家接待外国游客、相对高级的宾馆客房里,有热水、电视,而暖瓶、盥洗盆、马桶、垃圾桶等物品上面都清一色写着 “Made in China”。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位朝鲜服务员正在为中国游客介绍菜名。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一名朝鲜小朋友正在向中国游客打招呼。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两名朝鲜人正在打量着中国游客的车。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坐在牛车上的两名朝鲜人。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正在玩具飞机上玩耍的朝鲜儿童。 席海波/摄 2012年6月21日,朝鲜罗先特别市,朝鲜的普通民房。 席海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