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修行香山记 【心籁之音】工作好修行

妙法佛音

南无阿弥陀佛



一般人对修行的认知、想像,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经、拜佛、闭关、打禅七等行门的修持,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佛法讲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调整我们身、口、意三种行为。也就是说把我们身体的、语言的、心理的三种行为,修改一下、修正一下,这就是修行。

修行最要紧的就是随时随地保持念头的清净,不要存有坏念头,也不要做坏事、说坏话。它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修慧,一个是修福。自己烦恼的减少或消解,叫做修慧。诵经、拜佛、忏悔、打坐、拜忏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内在的观念和习气,以及内在的烦恼,帮助我们增长智慧。

修慧的同时还要修福,就是多帮助其他众生,其他的众生是谁呢?就是跟我们在一起生活、工作,跟我们共处在一个大环境之中的人。但是该如何帮助他们呢?用头脑、体能、时间、财力都可以,帮助人就是一种修行,修的是福报、功德,这种功德可以帮助很多人从贫病苦难之中得到平安、得到快乐、得到幸福。

如果以这个标准或定义来理解修行,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就可以修行。有句话说:“身在公门好修行”,为什么一个人在公家机关,或是做政务官的时候,是最好的修行时机?因为这是修善、积福、积德的大好机会,如果在法令上、政策上、执行上的方针能够多动一下头脑、多说一句恰当的话,就能够使千万人得到利益,那就是修行了。

对一般人来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工作就是工作,不要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发牢骚,或是一边指桑骂槐很不满意,这样就是敬业、就是修行。反之,如果懈怠草率,做任何事都觉得懒洋洋的,就不是修行了。这与中国人工作的时候讲求敬业乐群,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讲求同舟共济是相同的。因此,修行的基本观念,就是全心全意的投入。

有一次我在日本,有个信众煮菜给我吃,她说自己是以修行的心煮这道菜,用来供养法师。我听得满心欢喜,我告诉她:“这个菜里面,已经具足了诚恳心、菩提心、恭敬心、供养心,这确实是修行。”

我们做任何事时,如果都投以全心的真诚,那就是修行,修行与工作原来就是不相抵触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做比较专门的、持续的修行,工作中与工作外的修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工作自在语】

我们做任何事时,如果都投以全心的真诚,那就是修行,修行与工作原来就是下相抵触的。

摘自《38则职场智慧》

作者:圣严法师

观世音修行香山记 【心籁之音】工作好修行

朗读:李艳

扫一扫即可关注(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关注)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妙法佛音(miaofafoyin520)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南无阿弥陀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751/19912305825.html

更多阅读

佛教音乐一心念佛 【心籁之音】念佛成佛是佛教(二)

作者|慧净法师朗读|佛依居士(二)  弥陀本愿是诸佛本怀  弥陀本愿是诸佛本怀、诸佛称扬、诸佛劝信、诸佛特留。  “弥陀本愿”的“本愿”有两种含义:一是因本的愿,二是根本的愿。“因本愿”是每一尊佛在因地发菩提心、修菩萨

佛教音乐一心念佛 【心籁之音】念佛人的基本观念与心态(七)

作者|慧净法师朗读|佛依居士(七)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一切众生都有心念,既然有心念,如果没有念佛,就一定是念妄想杂念,念念都是业。《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如果了解这一点,就该转念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音乐一心念佛 【心籁之音】念佛人的基本观念与心态(四)

作者|慧净法师朗读|佛依居士(四) 万行不凭凭念佛  一个念佛的人,他深刻清楚,往生是专靠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平生就只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对于人情世事,当然也要恪尽本分,不可以假借念佛之名,而回避应尽的责任。是故,为人子女

荡涤心灵的天籁之音 【心籁之音】自 然

自然,即佛性生命的本来状态。轮回的生命,是痛苦的、扭曲的,故不自然。自然,无人为造作。轮回生命全是人为,故不自然。只有随佛才能回归生命之自然,故说“从佛逍遥归自然”。圣道门人以任运无拘为自然;净土行人以净土庄严为自然,故说“自然

声明:《观世音修行香山记 【心籁之音】工作好修行》为网友安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