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酒文化 各國的酒文化 【組圖文】

 各國的酒文化 【組圖文】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希腊人微醉酒文化


  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和中国有相近之处,希腊人喜欢喝酒,这一点也挺像中国人。希腊最有名的酒叫"乌佐",42度,它在希腊的名气就像五粮液(000858行情,股吧)在中国一样大,但它的价格和销售量却和中国普通酒差不多,当我看到希腊人拿着瓶甚至塑料桶到酒馆打酒时,就像看到北京人去买二锅头、老白干一样熟悉。"乌佐"的味道有一些甘草香味,喝之前要放一些冰块,然后轻轻晃动几下,透明的液体就会变白,看上去非常柔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希腊人认为中国的酒很好喝,但在希腊只能在中餐馆才能喝到,而且价钱很贵。在希腊,人们通常是去餐馆和酒吧喝酒,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边吃饭边喝酒,而是单纯喝酒,最多佐以干果和橄榄,而且把喝得微醉视为一种社交风尚。


  韩国以酒交友文化


  在韩国不喝酒交不到朋友。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爱喝炸弹酒。关于炸弹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国军人将之传出军营,并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起了"炸弹酒"这么一个名儿。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炸弹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炸弹酒"已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炸弹酒"。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中国的饮酒文化:酒必大杯


  中国古代有月下独酌;有"醉里挑灯看剑";有酒后狂草等等不胜枚举的事情。古人对酒的爱好与今人相同——饮一世还不够,下世还要努力。中国人喜欢豪饮,酒必大杯,否则不过瘾。所以才有武松式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说。有英雄美人式的喝法;有"竹林七贤"式的喝法。


  俄罗斯的酒文化:烈酒豪饮


  俄罗斯以生产"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饮时令喉咙"燃烧"。俄罗斯人饮酒习惯也是大杯,而且要干杯,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一瓶酒打开后就没有机会再盖起来了。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必先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彼得大帝可说是酒国之君,自己爱喝不说,犒赏得力部下,就是请他免费喝酒。彼得大帝的办法是:在他的下巴盖一个官印,只要在官印还没有洗掉之前,仰起下巴,发几响浓重喉音,就可免费出入任何一家酒店。俄罗斯人这种豪情,别国的人不一定学得好,中国人也比不上。俄国人为了享受饮酒,什么也不顾。



  法国和酒文化:细品慢饮


  相比之下法国人饮酒喜欢细品慢饮,他们一定要把酒从舌尖慢慢滑到喉头,因为酒一落食道,再好的味道就尝不出了,所以愈是好酒愈要慢饮。法国的香槟,法国的葡萄酒是世界闻名的。香槟是为喜庆准备的,只要遇到喜庆之日,法国人就打开香槟,共同举杯庆祝。香槟是任何场合都可用的酒,但不要与烤肉同用。否则烟味夺走酒味,就浪费了。


  在美食之国的法国,饮酒素有讲究。历来有"白酒配鱼,红酒配肉"的不成文法。这里的白酒、红酒,当然是指法国的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这种配法只为颜色与盘中菜相配,而且白酒不宜过冰;红酒不宜太温;这是通则。另外,酒杯也有学问,高脚杯可使手掌与酒保持距离,也就是不升高酒温。想做"酒博士"很不容易,法国有几个学校专门培养这种学生。可见法国人是享受情调的高手。


  英国的饮酒文化:混合艺术


  英国"威士忌",在1839年才正式投厂生产,但在1494年英国已正式用大麦配酒,可能酿得不得方法,饮多了除了发福外,脾气还很怪异。今日的威士忌加黑麦、燕麦、玉米……"混合是一种艺术"英国人说。最有仿效力的日本,一直想知道英国人的"混合"是什么艺术,但直到现在,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艺术",如Nikka和Suntory等酒,连边都没摸到。英国人在调酒方面令人望尘莫及。


  日本的饮酒文化:喝酒当成工作


  日本人把喝酒当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巴店报到,重大决定不在办公室里,而在黄汤下肚的酒店里。同时谁升谁迁,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巴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后都要尽情在里面享受够了,才拖着醉态的步子回家。以这种方式饮酒的日本人是为了从工作压力下解脱出来,从中享受酒中的轻松洒脱。


  德国饮酒文化: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各国酒文化 各國的酒文化 【組圖文】

  德国以啤酒著名,德国啤酒是大麦制成的,大麦吃多了人容易发胖,德国人因为饮多了啤酒,啤酒肚、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莫不与"大"有关。天津经典蓝调商务party酒吧:啤酒杯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有一升!此外还有"啤酒冷"与"啤酒尸"的说法,洋洋大观,"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尸"指那些喝得太多躺在路边的人。可见德国人是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墨西哥饮酒文化:别具一格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751/91299488398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酒庄排名 中国的酒庄酒有希望了

6月上旬,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发布,开始接受国内酒庄申请。对此,近期业界有肯定的,也有表示质疑的,众说纷纭。   对此,笔者的态度是:强烈支持!中国的葡萄酒行业早该有个行业标准了。   中国葡萄酒行业经过30余年的

芜湖国家级广告产业园 国内最大的酒文化产业园落户芜湖

     2013年2月21日,“中国雨耕山酒文化创意产业园”新闻发布会在安徽芜湖举行。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及全国各省(市)酒类协会代表、酒业专家、行业媒体、几十家酒类生产企业代表和近百名酒商参与了会

中国酒文化赏析 餐桌上不变的中国酒文化

                             将中国的酒分大体分为三种——白酒,黄酒和葡萄酒。倘若是细数中国的酒到底有多少种,我想即便是一个酒类专家也未必能全部品过。各

中国的酒文化 酒文化的无极

“无极"一词源于道教,意为“太极"。道家祖师爷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就是“太极"“无极"。  中国白酒的文化传承,不可谓不深厚;中国的酒文化发展,不可谓不绚丽多彩。然而在白酒的品牌传播和文化传承中,酒文

中国酒文化赏析 文化迷失的“酒文化”品牌族群

瞧瞧眼下的白酒广告,都争着抢着打“文化”牌,不管是不是真正有资本。这文化那文化,一些企业简直把“文化”当成了品牌的命根子,原本没根的,到处寻根;有一点根子的,千方百计要“把根留住”。可是拙劣的广告创意和浅俗的诉求之下,没“文化”

声明:《各国酒文化 各國的酒文化 【組圖文】》为网友她们似懂非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