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正上高中的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广告(我那时还看不到电视),石家庄市燕赵文化书社办理一本新出版诗集的邮购,书名叫《中国当代抒情短诗选》。我立即跑到邮局,按地址汇去书款1.55元。不久,我得到了这本对我写诗产生重大影响并保存至今的当代新诗选本。
该书由著名诗人雁翼担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周红兴等三名教师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1月出版,首版印刷12000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诗世界的窗口,使我熟悉了众多现当代诗人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也是从这本书,我知道了著名诗人公刘,读到了他脍炙人口的名篇《沉思》。这首诗,副标题是“读摄影作品《最后的时刻》”,是公刘1978年7月写于山西忻县的歌颂周恩来总理的一首荡气回肠之作,曾荣获首届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作奖。那是很高的荣誉,与时下某些盗名欺世、五花八门的各类“全国性诗歌大赛奖”不可同日而语。80年代初,河北诗人刘章、边国政、张学梦、萧振荣曾获此奖项。
这首诗,我过目不忘。迄今23年了,依然能够默诵。
在诗歌界,关于好诗的标准,多年来一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依我看,很简单,就是看它读后能不能让你记住,让你记多久。如果一首诗读了让人一句都记不住,或者连题目都留不下印象,乃至根本就难以卒读,我不承认它是好诗。
《最后的时刻》是周总理生前最后一幅照片,也是他一生中拍摄的大量照片中最能展现其风采、风骨、神韵与魅力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是一位外国摄影家在上世纪70年代访问中国并受到周总理接见时抓拍的,成为举世皆知的经典摄影作品。周总理逝世、粉碎“四人帮”后,这幅作品曾大量印行,流传甚广。九十年代初,我曾买过一幅,在我部队的单人宿舍里挂了多年。
公刘(1927——2003),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诗人,也是一位被写进当代文学史的勤奋、高产诗人,1954年加入中国作协,出版过《边地短歌》、《在北方》、《仙人掌》、《离离原上草》、《公刘诗选》等近20部诗集。另有评论集《诗与诚实》、《乱弹诗弦》、《谁是21世纪的大师?》等5部。1957年反右运动中,风华正茂的公刘蒙冤,此后被发配山西农村20余载,历尽了生活的多重磨难。他那漂亮而薄情的妻子在公刘蒙冤后,丢下刚出生三天的女儿与公刘离异。因数度患恶疾,只有女儿刘粹与其相依为命,公刘的晚景也很凄惨。有人曾赠诗公刘:“公刘,祖国伤口一个最苦涩的细胞。”说得很到位。公刘自己也赋诗曰:“生活像恶毒的后娘,/时不时要变着花样将我虐待”!读来令人唏嘘太息。也许正因命运多桀、饱经风霜,公刘的诗由早年的清新俊逸趋向后期的深刻、凝重。诗人刘章说,公刘的作品“有才气,有正气,有骨气,见诗魂,见民魂,见国魂”。从这首《沉思》,便可见一斑。1986年,华夏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三册表现十年动乱的纪实文学集《历史在这里沉思》,书名显然是借用了《沉思》的首句。这足以说明此诗的深远影响。
去年冬,我从书店购得三本公刘女儿刘粹编的《公刘诗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一本自己留下,另两本送师友。书中收入了《沉思》,与原版不同的是,有一句做了修改,即把“更有江青的无耻!”改为“更有女皇的无耻!”
摄影作品《最后的时刻》与诗歌《沉思》,表现对象都是周恩来,也都堪称经典。不同的是,摄影家用光影塑造形象,而诗人用语言言志抒怀。
附:
沉 思
——读摄影作品《最后的时刻》
公刘
既然历史在这儿沉思,
我怎能不沉思这段历史?
凝望着敬爱的人呵—
想起您弥留的日子。
记不得曾有过什么照片
能使我如此激动,难以自持;
但既非倾泻脆弱的泪滴,
也无须慷慨陈辞。
是一名期待恶战的老兵,
是一面召唤风暴的旗帜;
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
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仰之一分有损您的谦逊,
俯之一分背离您的质直;
那布满面颊和手背的老年斑呵,
也仿佛都是些傲霜的梅枝。
双眉乃勇士横握长刀,
这正是中国革命破敌的英姿;
目光揉动着冰与炭,
大哉!无产者的神勇与睿智!
紧闭的嘴唇昭告人们:
这里蕴蓄着乐观的诗;
而被钢牙挫败了的
又岂仅是癌,更有江青的无耻!
何谓最后的时刻?倘在我辈
这等文字诚然完全合适;
而您却是永恒的永恒呀,
除非大地寂灭,除非江河消失!
因此我说,这是一个渺小的标题,
人民有权否决、屏斥;
但这又是一宗伟大的记录,
全世界为之鞠躬、仰视。
万千工农和知识分子家庭,
都将您安排在洁白敞亮的位置;
所有辉煌的展览大厅,
竞相悬挂这同一幅绒绣锦织......
最长寿的是人心!
人心不死您不死!
红色的星斗呵,您的光芒
永远是对开拓者的战斗启示。
假如在无产阶级的大树上
还寄生着资产阶级政客“同志”,

那么,但愿癣疥们牢记,牢记
中国以哭当歌和以歌当哭的日子!
既然历史在这儿沉思,
我怎能不沉思这段历史?
玩火者!休得放肆!
十年,百年,莫妄动一根手指!
1978年7月29日于山西忻县
《公刘诗草》书影
1984年夏我邮购的那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