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说课稿
说课人:周莉莉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课内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同时为后面动物的运动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体气氛。本机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活缢蛏、培养皿、镊子、解剖针、放大镜、投影仪、教学课件(影片、图片)等。本节课课时安排为1课时。
本节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成果展示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同时提示学生思考: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 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从而引出软体动物的概念。
2.常见的软体动物
提供海绵宝宝里“章鱼哥”和“小窝”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属于软体动物。请学生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软体动物。
3.软体动物的观察
以双壳类(缢蛏)为代表,学生分组解剖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说说双壳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包含有哪些?2、双壳类动物的贝壳是怎么形成的,作用是什么?3、双壳类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双壳类动物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先一对一讨论,标记好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全组讨论,小组长控制好全过程并做好疑难问题记录。小组讨论完后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 老师针对
学生的展示作总结补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观察软体动物的视频与图片,试着说说软体动物都有哪些特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各小组自行讨论5分钟,然后将各自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写的又多又好,最后老师总结:养殖、食用、药用、装饰、危害等。
四、板书设计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供人工养殖;
食用、药用;
装饰品;
传播疾病。
五、课堂评价
1、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
B.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C.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D.软体动物的身体有螺旋形的,也有对称形的
2、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
A.河蚌、蚯蚓、蜗牛 B.田螺、河蚌、乌贼
C.乌贼、水螅、蛔虫 D.河蚌、蛭、田螺
3、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体外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捉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