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钱去学堂学习。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阅读书本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短暂的时间看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然而,匡衡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噌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还官至宰相了呢。

——《西京杂记》卷二

【求解驿站】在墙上凿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活学活用】如今,我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再也不用~读书了。

【妙语点拨】建昭三年,原来的丞相因病去世后,匡衡凭其声望当上了丞相。在看重私德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保持贫苦勤学的良好道德形象,对个人是大有益处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得以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说不定就是匡衡当了大官后,借助国家媒体大肆宣扬的结果呢。即使果真如此,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匡衡宣扬的苦读精神仍值得学习。

成语故事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近义】囊萤映雪、穿壁引光、焚膏继晷

【反义】一暴十寒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凿壁借光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0351/785752123619.html

更多阅读

有关勤奋的成语故事————卢宇 勤奋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 凿壁偷光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故事是: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

这些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主人公

这些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南柯一梦(淳于棼fén)东施效颦(东施 )江郎才尽(江淹) 赴汤蹈火(嵇ji康)投笔从戎(班超 )鹤立鸡群(嵇绍 ) 负荆请罪(廉颇)杀妻求将(吴起 )完璧归赵(蔺相如 ) 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 ) 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的典故,成语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典故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凿壁偷光的典故释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指勤奋学习。【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西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但他的成功并不是

声明:《成语故事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为网友点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