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是哪里人
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3年,共享年44岁,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并且建立了大汉政权。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陈友谅在一个渔家出生,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
陈友谅剧照
陈友谅小时候读过书,所以在文学方面也略知一二,后来陈友谅在县衙做小吏,对此陈友谅并不满足现状,他认为自己将来必有一番大的作为。1355年,倪文俊攻破了沔阳,陈友谅加入了红巾军,参加起义活动。随后,陈友谅因立功,升为元帅一职。1357年,倪文俊和徐寿辉发生了内乱,倪文俊没有杀掉徐寿辉,他担心徐寿辉前来抱负,便逃到黄州,投靠了陈友谅。陈友谅不久之后,便杀了倪文俊,将倪文俊的军队进行了兼并,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
随后,陈友谅打算自己称帝,但是恐于徐寿辉的军事实力,迟迟不敢行动。一次,陈友谅攻占了龙江,徐寿辉提议迁都到龙兴,陈友谅否决了徐寿辉。徐寿辉带兵从汉阳出发,准备在江州暂时驻扎。江州恰好是陈友谅管辖的地方,他知道这是一个绝佳消灭徐寿辉的机会,于是下令士兵在城内城外进行埋伏,徐寿辉一旦进城就要关闭城门,把徐寿辉和部下全部消灭,后来陈友谅把江州作为都城,要挟徐寿辉在此入住。1360年,陈友谅杀死了徐寿辉,吞并了徐寿辉军队,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大汗。在他即位之时,各位臣子们都站在沙岸上向陈友谅恭贺他成为大汉的天子。
朱元璋不断进攻陈友谅打下的城池,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了正面开战。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展开了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败于朱元璋,并且当场被射死。

陈友谅军师
相传,何野云是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生于1325年,卒于1393年,共享年六十九岁。何野云被人称为邋遢道士、跳蚤仙,何野云知道很多知识,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道士。
陈友谅剧照
何野云生于明朝末年,又名邹普胜,善于卜卦,对玄学十分精通。元朝末年,陈友谅在红巾军中参加起义,后来何野云也参加了,他被派遣在陈友谅的队伍中。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政权之时,何野云为陈友谅建言献策,因为何野云的出谋划策,陈友谅打了九十九次胜仗,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后来,陈友谅兵败后,何野云担心遭受朱元璋的追杀,于是化名为何野云,逃往潮汕一带。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之后,刘伯温数次给朱元璋推荐何野云,认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何野云没有入朝为官的兴致,早已隐姓埋名,云游四方。随后,何野云到了潮阳一带,因为学过建筑和风水类的知识,何野云依靠这些本领为自己谋生。
在潮阳一带,因为他风水学艺精湛,在当时赫赫有名,很多人家修建房屋之时,都要请他前来指点一番。但是,何野云豪放不羁,经常得罪他人,有时候没有主顾,所以,何野云的生活也十分清贫。何野云在民间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因为个性问题时常得罪他人,后来何野云一直以云游四方为乐,他不在意自己的物质生活,何野云去世后,后人称他为龙尾爷。
陈友谅后人陈友谅在建立陈汉政权时,参加了红巾军,认识了倪文俊、徐寿辉等人,他们对陈友谅有很大的帮助。
陈友谅剧照
陈友谅小时候读过书,所以在文学方面也略知一二,后来陈友谅在县衙做小吏,对此陈友谅并不满足现状,他认为自己将来必有一番大的作为。1355年,倪文俊攻破了沔阳,陈友谅加入了红巾军,参加起义活动。随后,陈友谅因立功,升为元帅一职。1357年,倪文俊和徐寿辉发生了内乱,倪文俊没有杀掉徐寿辉,他担心徐寿辉前来抱负,便逃到黄州,投靠了陈友谅。陈友谅不久之后,便杀了倪文俊,将倪文俊的军队进行了兼并,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
随后,陈友谅打算自己称帝,但是恐于徐寿辉的军事实力,迟迟不敢行动。一次,陈友谅攻占了龙江,徐寿辉提议迁都到龙兴,陈友谅否决了徐寿辉。徐寿辉带兵从汉阳出发,准备在江州暂时驻扎。江州恰好是陈友谅管辖的地方,他知道这是一个绝佳消灭徐寿辉的机会,于是下令士兵在城内城外进行埋伏,徐寿辉一旦进城就要关闭城门,把徐寿辉和部下全部消灭,后来陈友谅把江州作为都城,要挟徐寿辉在此入住。后来,陈友谅为了永绝后患,徐寿辉和他商量要事之时,派人敲碎了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被陈友谅害死。
陈友谅十分多疑,他不相信有忠诚的士兵和朋友,期间他中了朱元璋的离间之计,将手下一员猛将杀死。
陈友谅墓
陈友谅墓位于武汉蛇山引桥的南面,呈坐北朝南的方向。
陈友谅墓
陈友谅是元末年间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曾经参加红巾军,因为屡立战功得到了赏识,随之,陈友谅有了自己的军队,渐渐地,陈友谅有了野心,他在红巾军中制造内乱以此瓦解了红巾军实力,先后杀掉了徐寿辉等人。1360年,陈友谅自己称为皇帝,年号为大汉,随后,陈友谅一方面进行抗元战争,一面和朱元璋军队做抵抗。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开战,陈友谅在这次战争中战亡。陈友谅去世后,部下将陈友谅的尸体运回武昌,葬于武汉蛇山引桥的南面。
陈友谅的墓建造相当不错,立的有石牌坊,石牌坊上写着:江汉先英四个大字,背后写有三楚雄风四个大字。在陈友谅墓前会有16级台阶,通过台阶而上,就可以看见陈友谅圆形的墓。陈友谅的墓呈圆形,并且是红色。墓前有2米的墓碑,墓碑上写着“大汉陈友谅墓”六个大字,显得格外壮观。
1908年,有人在武汉偶然发现了陈友谅的墓地。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相关单位对陈友谅的墓进行了整修,整修工程第二年才结束。到了1956年,武汉市政府再度对陈友谅的墓园进行修葺。文革年间,陈友谅墓损毁严重,文革结束后,在1981年,湖北省相关部门对陈友谅墓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将陈友谅的生平纪事刻了碑文记载。陈友谅墓成为了武汉市的文物景观,也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