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退变疾病微创手术兵器谱之--开篇
张超 重庆新桥医院骨科
谈到腰椎病,不论男女老幼,有无医学背景,人们都会首先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坊间一直流传的笑话“政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只有腰椎间盘突出”更是为腰突概念的广泛流传起了推波助澜之效。一时间凡遇到有腰腿痛的患者大多会在门诊小心地问我: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啊?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这病能不能做微创手术?这个~~~,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摆一摆腰突的庐山真面目,同时还要向大家隆重介绍美貌与智慧并重,善良与侠义化身的腰突克星--微创脊柱手术的各大神器。

什么是椎间盘突出?想了解椎间盘突出,首先我们要来仔细看看什么是椎间盘。顾名思义,椎间盘是脊柱相邻骨椎体间起连接、承重和缓冲作用的圆盘状纤维复合结构,内有胶冻状的起承压和分散能量的髓核以及外侧层状的纤维环,形象地讲就仿佛现在流行的手工蛋黄酥的蛋黄(髓核)和外层的酥皮(纤维环)(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中间的髓核会接受椎间盘上下的压力并均匀分散给周围的纤维环,而封闭的层状纤维环会牢固的封锁髓核并保持椎间盘内的压力,椎间盘会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变化并以此来缓冲压力。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也自然理解了椎间盘突出,就好像是蛋黄酥的酥皮被压破,里边的蛋黄被挤压出来一样。更巧的是,突出的椎间盘刚好挤压到了从其表面经过的神经,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炎症反应,就自然地出现了受压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症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多表现为受压神经的刺激,即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俗称坐骨神经痛。
为什么会得椎间盘突出?大部分腰突是一种退变性疾病,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会慢慢地退变、松弛甚至破裂,所以腰突也常常认为是一种老年病。然而,目前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并且发病越来越早的趋势。正所谓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人们在享受着文明进步、科技发达的红利同时,惰性也被无形中提高了。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以前陪夫人购物需要出门跋山涉水到商场一家一家的比较,与我一样的众多男士朋友虽然叫苦连天但确实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身体锻炼;而如今的购物只需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可搞定,虽然在清空购物车时也是打掉牙往肚里咽,但身体却越来越慵懒。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在由运动向静止的方向发展,长期的久坐和低头办公,玩电脑,上网聊天等等,会一点一点地损耗椎间盘,使椎间盘始终处于高压和不平衡状态(椎间盘在人平卧时所承受的压力最小,直立时为身体重量所产生的压力,那么在坐位或弯腰时压力会迅速增高并且向后方集中)。一旦纤维环出现劳损甚至破裂,那么髓核就会相应的突出并出现神经症状。因此预防椎间盘突出需要我们站起来,抬起头,挺起腰,迈开腿,远离葛优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诱惑,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得了椎间盘突出怎么办?很多朋友在刚刚确定自己得了椎间盘突出症时都是非常的震惊、沮丧和悔恨。震惊的是这么鼎鼎大名的病怎么会找上我;沮丧的是曾听说隔壁的亲戚的朋友也得过这个病,最终瘫痪在床;悔恨的是自己为何当初没有注意,终日操劳伤了腰~~~
然而,从文献报道来讲,大部分的初发、症状较轻的腰突症,都是可以通过正规保守治疗(抗炎脱水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甘露醇和皮质激素类药物;物理治疗即卧床、牵引、按摩、热敷、电疗等等)得到改善甚至症状消失。原理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减轻突出部位压力,缓解局部软组织紧张度)和药物治疗,减轻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刺激,只有少数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症状严重、反复发作以及突出物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椎间盘手术究竟是怎么做的?绝大多数腰突的病例,在成功去除突出髓核,神经压迫解除后,造成疼痛的神经理化刺激也会消失,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因此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就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手术类型。从图2大家就能看出,基于神经系统的重要性,神经被周围椎体、椎板等骨质结构及其间的韧带连接而成的“椎管”保护着,就像是被保护在一个堡垒中。椎间盘突出仿佛是堡垒中被点燃引线的炸弹,必须取出来才能保全神经。幸好,上帝把神经堡垒做的异常坚固,但还是留了几扇窗户,这就是脊柱的椎板间隙和椎间孔(两个由韧带封闭的骨性间隙,可以通过这两个间隙进入椎管内)。传统的开放手术多数是通过广泛剥离脊柱后方附着的肌肉、暴露后方的骨性结构后再通过切除椎板或扩大椎板间隙来切除突出,手术效果可靠,但往往创伤较大,术后切口恢复慢。而微创脊柱手术是在传统开放手术的基础上通过内窥镜和冷光源系统,仅仅做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就可以直达突出区域,不仅手术效果可靠,更是大大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很多患者都是手术后就可下地行走,明显提高了手术期间的生活质量。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详细介绍不同微创技术的适应症和具体方式,敬请期待微创脊柱外科各大神器轮番上场。
最后,我胡诌了几句打油诗希望能与广大突友们共勉:
“辛勤工作为了家,
不想腰突腿痛麻,
劝君放松莫要怕,
初发保守效果佳。
理疗锻炼足三月,
腿不痛来脚不麻,
需要手术是少数,
脊柱微创保您驾。”
(作者:张超,博士,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教授。版权为作者张超所有,欢迎转发。)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