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妻子
苏洵妻子程氏,是苏轼和苏辙的母亲,虽然在当时,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对“三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苏洵、苏轼、苏辙能占据“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个名额,程氏的功劳不可磨灭。
苏洵家人剧照
程氏是大理寺程文应的女儿,当时的程家是一个名望大户,程氏从小就生活在富足的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经文史实也有一定的了解。在程氏18岁的时候,嫁给了19岁的苏洵,成为苏洵的妻子。当时的苏洵并不喜欢读书,整日游山玩水,不仅不挣钱养家,更不思悔改,不图上进。程氏多次苦劝终未果。直到有天,苏洵游玩回来后,发现程氏在教儿子读书,这使得苏洵十分羞愧,也间接促成了苏洵发奋读书。
苏洵妻子程氏看到丈夫幡然醒悟,自然非常高兴,她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丈夫。不仅把琐碎的家事治理得仅仅有条,更是经营织物生意,补贴家用。程氏的贤惠使苏洵可以专心攻读,终于在散文、论文中取得了极大的造诣。
程氏不仅持家有方,更是能够教书给自己的孩子,这在古代妇女中是很难得的。苏洵妻子并不是没有文化的小家姑娘,而是在富足大家庭中受过教育的人,虽不能说饱读诗书,但也是能拿得出手的,因此她可以在苏洵游山玩水时教孩子识字读书,在苏洵发奋读书时相夫教子。所以,苏洵、苏轼、苏辙的成功,有一部分是来自程氏的功劳啊!
苏洵简介
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苏洵简介。

苏洵像
苏洵的文章很有批判色彩,让人读起来感觉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味道。苏洵小时候并没有认真读书,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认真读书。
苏洵的父亲是四川的一名官员,苏家算是一个诗书礼仪之家,苏洵虽然生在诗书礼仪之家,但是并不喜好读书,一直是留恋于玩乐之中,后来苏洵的妻子和母亲先后去世,苏洵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认为要抓紧时间学习。
苏洵在平常的散漫学习中也写过一些文章,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打算开始认真读书。他拿出自己以前写过的旧稿,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写的太差劲了,就将这些稿件全都烧了。烧了稿件以后,他投入到了学习中。
虽然在二十七岁以前他学习不认真,但是他一学习起来是非常认真的,有关于他的一个故事说明了他的认真程度。他的妻子见到他因为读书而没有吃早餐,就将一些粽子和白糖端到了书桌上,放下后就走了。
而苏洵却将砚台里的墨汁当成了白糖,用粽子在墨汁里蘸起来,直到他的妻子再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苏洵的嘴上满是墨汁。从这个故事重可以发现,苏洵读书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
苏洵后来果然靠着自己的勤奋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苏洵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苏洵简介告诉人们,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就会有一番作为,不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苏洵子女
提到苏洵,那就不得不提一下苏洵的一大家子了。苏洵的子女有三个,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苏轼,苏辙与苏小妹。这一家人,可以说是当时文人们的偶像,因为一家出了三个才子,一个才女,怎么能叫人不羡慕呢?下面就一次来介绍苏洵子女吧。
三苏图
苏轼,苏洵的大儿子。在我们的教科书里,经常能看到苏轼的文章,他号称是东坡居士,人送外号苏东坡。苏轼不仅在诗词上有所造诣,在书法界,绘画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嘉佑元年,苏轼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第二年,他又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当时他的文章深受主考官的喜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获得了进士第二名。进京为官,苏轼的忠心得不到皇帝的赏识,最终被流放。
苏澈,苏轼的弟弟。在嘉佑二年,与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但是在那不久之后,其母去世,兄弟二人不得不回家为母亲守孝,嘉佑六年,苏辙又与哥哥苏轼一同考中科举,但是,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后来才担任大名府推官。因苏轼入狱,自己为哥哥求情收到牵连,降职到均州。后又重新得势,重返京城。
再说苏洵的小女儿苏小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苏小妹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在家相夫教子,不识几个大字,而是跟着父亲与哥哥学习,其实,苏小妹也是个富有天赋的人才,只是身为女儿身,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所以,在现有资料上的记载很少,有些人就认为此人不存在。在野史中记载,苏小妹是苏洵的长女,苏轼的姐姐,也是个极具才华之人。
其实,除了上面介绍的三位苏洵子女之外,苏洵还有一个女儿,但是不长命,在一岁多的时候便夭折了,所以,实际上,苏洵是有两儿两女的。
苏洵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有关于苏洵的故事真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一些他自勤自勉的,或是他以文会友,共品佳作的亲身经历,当然,不乏也有一些关于他与家人的琐事。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
苏洵画
先和大家讲一个苏洵引导孩子学习的故事。苏洵的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不喜欢上学堂,十分好动,常常是看着书就走神了,苏洵也打骂过,但似乎只是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于是他就想了个很睿智的办法。
苏洵之后每次一看到孩子们在身旁嬉戏玩闹,他就故意什么都不说,然后悄悄的跑到一旁看书,还一副特意怕让两个孩子看到的样子,这么一来,两兄弟也想知道父亲看的是什么,于是在父亲走了之后,就去偷偷的把书找出来,也在墙角处看了起来。
时间长了,两个孩子都爱上了读书,不管是哪家之作,都要看上一看,好的地方留着自己借鉴。苏洵的目的也就这样容易的达到了,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就是关于苏洵教育引导自己孩子读书的小故事,看起来很容易,却真正的起到了教育作用。当然,和这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是苏洵本人,他是非常有才华的,可他的这些才情都是从书中一点点积累来的,甚至曾经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文章,一度焚烧了原有的书稿,这才有了突破和进步。
苏洵的故事有很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有很深教育意义的,我们可以用来激励孩子,使其更加刻苦努力,每当遇到困难有了退缩的念头时,就去看看古人的这些付出,恢复自己的斗志。
苏洵作品
苏洵,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苏轼父亲,他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人称为是“三苏”。对于苏洵作品,我们可以张口就来,比如说《六国论》,这都是我们在学校的精读文章,苏洵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可见,苏洵对我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苏洵作品图
在苏洵保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性格。比如学生课本当中的《六国论》,我们很明显的能感觉出苏洵的豪放,大气,不拘小节。能写出如此著作的人,定是有过很多经历的人,确实,苏洵在年少的时候,游玩在各个有趣的地方,见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才具有如此宽广的胸襟。
苏洵看待问题会看它的两面性,比如,他在讲解秦国统一的作品中,除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外,在当时北宋的状况中可以看出,苏洵在暗示当朝皇帝,不要像那六个国家一样,向强国妥协外交政策,否则,下一个被灭的国家就是宋朝。
在看了苏洵作品之后,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苏洵在写文章时的那种豪情。他的儿子苏辙深受他的影响,都尊崇儒家的思想,以和为贵。但是,从苏洵的散文中作品,我们看不到苏洵的那种安静气息,只看得到他的豪迈与仗义。
苏洵除了在我们了解的散文上有贡献,其实,在谱学上的贡献也十分大的,他与好友欧阳修共同创立了“欧苏谱例”。由苏洵创造的苏氏谱例,在现代也会是比较实用的,在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按照苏氏谱例编写自家的族谱。由此可见,苏洵与其作品对我国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
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是著名的文坛巨匠,文章别具一格,笔风独特,深受人们的喜欢。那么苏洵有没有中进士呢?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呢?
苏洵雕像
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以,虽然苏洵的文章享誉千古,但他却有没有考中进士的遗憾。
苏洵生于名门之家,年少的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少爷,不喜欢读书,终日以游山玩水为乐,娶了大家闺秀程氏后也不见好转,没有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后,苏洵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二十七始发愤,通读名著,研究诗书,终于写出了自己的文章。
但是对于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这个问题,在一些文献上还有其他答案。有人说苏洵在二十七岁一发愤之后就中了进士,后来还跟两个儿子一起入朝做官。也有人在写欧阳修的时候,提及了苏洵父子三人都中了进士。而在《中国历史大辞典》这样的权威记载中,明确说了苏洵“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以等科,皆不中”,说明他并没有拿到文人们梦寐以求的“进士”这顶帽子。
对于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可能只有古人知道了。现在的文人墨客很多认为应该给苏洵补一个进士之名,因为他的文章,以及他在文学中的造诣和对后世的影响,进士之名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