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北伐 司马昱 关于司马昱和桓温的传闻有哪些?

晋简文帝司马昱

晋简文帝司马昱,出生于公元320年,卒于公元372年,是晋元帝最小的儿子,也是东晋时期的第八位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历经了元、明、成、康、穆、哀、废帝的七朝变更。

司马昱像

开始的时候司马昱被封为琅琊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曾经担任过散骑常侍、右将军和抚军将军等职位,在晋穆帝即位之后,司马昱晋升为抚军大将军,和大臣何充共同辅佐朝政。废帝司马奕登基之后又封司马昱为琅琊王,直到司马奕被废,司马昱才登基为帝。但是他在位时间只有八个月,之后享年五十三岁的司马昱便因为忧愤而去世,谥号被封为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在太和六年(公元372年),大司马桓温废除司马奕改为东海王,并承认司马昱皇帝的地位,改年号为咸安。后来桓温写了讲辞打算和司马昱将自己废除司马奕并改称他为皇帝的初衷说明白,但是每次司马昱看见他的时候都悲伤的不停的流泪,桓温不知道怎么回事战战兢兢的不敢再说什么。司马昱虽然归位皇帝但是却如同傀儡一般,不敢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害怕的还是和司马奕一样被桓温废除。朝内臣子看司马昱整日担惊受怕不相信任何人,便用自己身价及亲人来担保桓温不会再做出废帝另立这样的事儿,等到这位臣子想要告老回家的时候,司马昱泪流满面的和他说:“回去之后告诉尊父,如今国家朝堂变成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没有才德的缘故。也就是因为这样司马昱渐渐的忧郁而病,并且在咸安二年病逝。

司马昱为何称皇帝

司马昱在历史上被称作为晋简文帝,他是东晋时期的第八个领导人,他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儿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喜爱,但是这个人却迟迟没有称帝,反而在琅琊王的位子上一呆多年,而且还经历了七个王朝,直到最后才称帝。那么在辅佐了那么多兄弟之后,司马昱为何称帝呢?

司马昱图片

司马昱为何称帝这一故事还要从太和六年也就是公元三百七十二年开始说起,当时的大司马桓温因为成功地解决了苏峻叛乱而一时权倾朝野,而司马昱正是当时的辅佐大臣,他想提拔殷浩和桓温分庭抗礼,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司马奕即位之后,立司马昱作储君,但是他坚决的拒绝了,直到桓温废除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新皇,司马昱才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担任皇上。

这位史上有名的清谈家当了这么多年的辅佐大臣之后被推上皇位,在皇位上一直战战兢兢。每次接见桓温的时候还痛苦流涕,把桓温吓得不敢多说,可以说司马昱称帝实在无奈之举,他本心并不想当皇帝,而是被桓温推上皇位当一个傀儡皇帝。

司马昱称帝这件事的背后藏着晋王朝的种种弊病,皇上在位不久非病即废,司马昱不想当皇上也许也有这一层考虑吧,但是最后结果也确实像他害怕的那样,他要一边应付桓温,一边维护岌岌可危的晋王朝,心力交瘁且每日担心害怕之下终于重病去世。

桓温北伐 司马昱 关于司马昱和桓温的传闻有哪些?

司马昱 桓温

司马昱桓温都是东晋时期的人物,他们一个是东晋的第八个领导人,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摄政大臣,那么司马昱桓温之间又有哪些故事和纠葛呢?

桓温雕像

司马昱是历史上少见的喜欢玄学的皇上,喜欢玄学的他一直无心皇位,但是在辅佐了一个个兄弟经历了七个皇朝之后,还是没有逃脱他的命运。司马昱是被当时的名臣也就是桓温推上了一直抗拒的皇位,而桓温凭借着平定苏峻叛乱的功劳把持着朝政,而被硬推上皇位当个傀儡的司马昱整天担惊受怕。

其实在前几任皇帝在位的时候,司马昱和桓温也算是同朝为官,二人也是很聊得来的朋友,但是一旦位子变了,心境也跟着变了,司马昱这个皇位没有一天坐的踏实,他在位仅仅八年的时间就病重逝世了,可见这期间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楚。相传当时桓温准备不少话想解释自己仓促之间把司马昱推上皇位的理由,但是这个新上任的皇上不言不语只是对着东面默默的哭泣,搞得最后桓温也只能哑口无言了,司马昱在位期间,每天都要面对桓温的无理取闹,先是说自己哥哥谋反,之后又要清洗各大家族的势力。

历史上有传言说司马昱是被桓温吓死的,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这个说法也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司马昱桓温的关系非常复杂,两人由曾经到好友变成最后的相对无言,最后造成司马昱早死的结果也令人唏嘘不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051/880920246517.html

更多阅读

王敦简介 桓温简介

桓温 桓温(312―373.8.18),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西北龙亢集)人,东晋权臣、名将。 桓温是东晋宣城太守桓彝之子。桓彝为北方世族,西晋永嘉之乱后随晋元帝南渡,很得信任,先后任中书郎、尚书吏部郎等职,名显朝廷。明帝时,桓彝拜散骑常

齐桓公的老马 齐桓公的老马歇后语的答案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的老马歇后语,答案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下面小编整理了答案,欢迎大家学习。齐桓公的老马歇后语迷途知返迷途知返的词语解析[释义] 迷途:迷

桓温北伐 桓温第三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

  背景  桓温在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后声望提高,先于升平四年(360年)进爵南郡公,后更在兴宁元年(363年)进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正式掌握朝政。次年更授桓温扬州刺史,令桓温掌握京畿地区军事。桓温虽然内镇扬州,然而

桓温北伐 桓温第二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

  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  背景  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灭亡,后赵将领姚

东晋桓温 桓温怎么死的?东晋权臣桓温结局死因

  桓温怎么死的?  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人,东晋杰出军事家、权臣。桓温一生饱经风雨,幼年时家道中落,父亲早亡。与庾翼相交后,受其推荐,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并任琅琊内史,步入仕途。  若是

声明:《桓温北伐 司马昱 关于司马昱和桓温的传闻有哪些?》为网友复古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