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上一年级的二宝会把前一周课堂上的作业带回家,我随便看看,经常会有有趣的发现。这次吸引我注意的是Eva这周的素质教育课上发下来的一页正反面十二个短语。正上方写着“问题解决方案”, 下面介绍的12个短语原来就是12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仔细一看,我还蛮吃惊-有些单词我是考GRE才背到的呢。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能理解这些方法吗?看到Eva认真抄写下来的老师提供的这些短语的解释,和自己根据理解画的画,意识到我们可真不能小看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让我们来看看这十二种不同的方式:
这么小的孩子能懂谈判是什么吗?但是老师一点不怕她们不懂,而是给他们一些实际场景来解释。比如一个孩子想要玩另一个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如果直接抢过来,就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学会“谈判”,用自己的另一个玩具去交换,提出“等你玩好了,你可以让我玩你的玩具,你可以玩我的这个,好吗?” 这样双赢的方案,谈判成功得到他要的玩具的机会就大大增高,并且证明他的情商大大的高啊。
9谈心-互相轮流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能用语言准确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情商中很大一部分。记得宝宝们在两三岁上幼儿园时老师就经常说一句话“Use your words please!' 翻成中文就是“请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孩子们小的时候语言能力还没有培养好,很习惯动不动用手抢玩具,打人,其实也是出于自己的需求。不同于一般老师家长的简单粗暴教育方式喊一声“某某不要打人!”,邀请孩子用语言表达他正真意图,从小引导孩子们的感情表达能力,我觉得更胜一筹,而且孩子会终身收益。
有时面临无法选择的问题,这也的确是个有效的方法哦。
孩子们中的争执大半来源于争抢机会,所以让孩子们记住这个虽然简单但很有用的方式吧。
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们都喜欢一窝蜂,要么都不玩,要么都抢着玩同一个玩具。这是告诉孩子们,有时和别人不一样,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呢。
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真正实际生活中可能需要用到的解决问题方式。

老师告诉孩子们有时需要用到好几个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设置一些场景来让孩子们思考可以用哪几种方式,让孩子们演出来练习和感受,并慢慢养成习惯。我作为家长不仅可以在家里也提醒孩子不时去运用这些不同方式,自己也觉得对于处理家庭关系很有用呢。
我其实最欣赏的是老师并不粉饰一些“高大上”的理想化的解决方式,比如一定要“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 (小时候的孔融让梨就有点这个意思),或者一定要“直面问题”,“勇于助人” 。相反的老师很客观的有条理地把各种可能的解决方式都放在孩子面前,让她们知道这些方式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在不同问题的情景下适合性。老师给孩子们从小提供这套实用的生活“工具”,陪伴他们一路成长,我觉得真是个好主意。
文 | 雪莉
来源:公众号“美国式作业”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