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的法律思想有哪些 子产的治国思想方略 子产是怎么死的

子产为政

子产为政也是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在鲁襄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43年,子产在郑国当了执政大臣,他推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整顿国家政治秩序,在当时是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证明了政策是正确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子产也受到人们的称赞。

子产像

故事是这样的,故事是这样的,子产同乡里的人参加聚会,议论公共设施的好坏,郑国大夫对他说:拆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不能毁掉,人们干完活回来在这里聚下,商量一些事情是很好的事情啊,为什么要拆掉呢。不能因为统治者喜欢什么我们就推行什么,统治者作威作福是不能长久的,也不会从根本上阻止老百姓的议论,百姓敢怒不敢言危害更大。接下来他用了一连串的生动比喻来比喻民主存在的好处,比如要防止人们的议论就好比堵住河水一样危害很大,等到河水决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还不如开个下口慢慢对它进行疏导。

郑国的子皮想让尹何掌管掌管自己的封地,子产告诉他说子皮太年轻了不行的。还不如让他先去学习为官之道,这样才能真正的爱护他。范宣子当权的时候,国家向晋国进贡的负担很大,郑国上下都很忧愁。子产便给他写了封信,在信中说:你在晋国执政,诸侯的进贡负担很重,这样是不利于的名声的,君子掌管国家最重要的是名声。名声是德行的基础,德行才是国家的根基,只要大家一起向这方面努力,国家才会长治久安。范宣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执政推行井田制,主张上下有序。在他的政策下城乡有区别,社会有等级秩序,土地也有了界限,他主张戒奢从简,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子产让百姓的生活逐步提高,他也受到人们的歌颂。田界的普遍划分,使得国家能对土地有了系统的管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子产治郑

子产治郑,当然就是子产治理郑国,子产名字叫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人,官职做到了宰相,那么子产治郑到底怎么样呢?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子产画像

原文是这样的: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意思是: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人民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哪个最好最贤明呢?当然只有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能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子产治理郑国,百姓都不能欺骗他呢?只要了解了子产的生平和他执政的措施就不难明白了。子产在郑国执政的时期,他可谓是兢兢业业,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真的做到了明察秋毫。他主张百姓参与政事的议论,划定田界以确保百姓都能有饭吃,能安心过日子,他还制定了成文法律,提倡按照法律规范办事。他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得郑国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政权也得到了一定的稳固,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礼,基本没有大的兵祸出现。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所有百姓都感念他的政策,在他死后,人们悲痛万分。这么好的执政者,作为受益者的百姓又怎么能欺骗他呢。所以就是民不能欺。

其实子产、子贱、西门豹治理国家的这“三不欺”只不过是行事方法不同而已,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他们都采取了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也都使得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子产相郑

子产相郑,看字面意思是说子产做郑国的宰相。子产是春秋时期的郑国人,是郑国贵族官职做到了国卿相当于宰相,故叫子产相郑,子产在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做出了相当大贡献。那么这背后是否也有社么历史故事呢?

子产像

子产相郑的确是一篇历史故事,出自《左传》,原文如下: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意思是说臧孙实行比较严苛的发令政策,子贡不赞同他的做法,就对他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子产在郑国做丞相的事迹吗?他推举任用有才能的人,远离坏人表扬好人,有能之士不在乎他的短处,也不去说他的小缺点。所以他的口碑都很好,这样治理国家就会使得国家越来越好,百姓能自给自足,牢房里面没有犯人。子产去世后,所有的百姓都流泪了,几个月内都听不到娱乐琴声,这就足以说明子产的政策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受到百姓爱戴的。

其实,子产相郑反映了子产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出众的政治智慧,他作为一个国家的的执政人物,表现出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的智慧,以及勤政爱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当中去的民主思想。

子产铸刑书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时期,社会也发生许多巨大变化。子产,又名公孙侨,字子美,他是郑国贵族。公元前543年以后,子产在郑国执政期间,顺应历史潮流,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的改革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重大改革之后,子产又在郑国实行了一个重大改革那就是铸刑书,颁布法律。

青铜鼎

刑书就是法律条文,铸刑书就是把法律条文铸造在金属器具,比如鼎上面。情况和罗马铜表法相似,虽然子产不是第一个制定刑书的,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虽然具体内容尚不可考证,但根据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可以知道,子产颁布的法律条文有损当时王室贵族的利益,但是基本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

子产铸刑书冲破了贵族阶层滥用私刑的传统,使得国家法律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另外子产的立法思想相对比较折中,介于礼和法之间,他还将德、刑、法统一起来看待,认为刑法也是礼的一部分。子产在执法过程中主张宽严相济,将宽厚的政策和严厉的政策相互结合起来使用。

子产还主张在执法过程中,量刑要有依据,要根据法律条文行事,但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此,要灵活运用。

郑国在经历子产的政治经济和刑法等重大改革后,百姓生活比较安定富足,郑国也在这二十多年中没有大的兵祸战乱,可以说子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同时也给别的国家做出一定的示范。

子产的法律思想有哪些 子产的治国思想方略 子产是怎么死的

子产善辞令

众所周知子产是一个很有治国能力的人,在外交方面也很有智慧,许多大的诸侯国都非常佩服他。子产善辞令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子产像

在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国的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晋国大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们国家由于政事和刑罚没有搞好,到处是盗贼,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馆门造得很高,围墙修得很厚,使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现在你把它拆了,你的随从会保护你,那么你让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由于我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呢?我们国君派我来请问你们拆墙的理由。”子产回答说:“我国国土狭小,处在大国的中间,大国责求我们交纳贡物没有一定时候,所以我们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碰上您没有空,没能见到,又没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我们不敢进献财物,又不敢把它们存放在露天。 要是进献上,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进献的丁式,是不敢进献的。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虫,加重我国的罪过。我听说文公从前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门阙和台榭,”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十分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一样。仓库和马棚也修得很好。如果还不拆掉围墙,就没有地方存放礼品,我们的罪过就要加重。斗胆请教您,您对我们有什么指示?虽然贵国遇上鲁国丧事,可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忧伤啊。如果能让我们早献上礼物,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贵君的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子产超人的辩才和出色的外交智慧,既表达了对别人的不满意,还让别人欣然接受并且还认为很有道理。

子产墓

子产墓,顾名思义就是子产的墓地墓碑,子产名叫公孙侨,郑穆公的孙子,他是春秋时期郑国贵族,今天河南新郑人,官职做到了郑国宰相。在他执政的时候实行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为历代人所推崇,所以这也是子产墓至今香火不断的原因。

子产墓

据记载,子产现存墓高有5米左右,底边周长大约100米。整个墓地都是用红色石块堆成的,下面是方形的,顶端是圆形的。墓门是朝着新郑,也就是当时郑国的都城。意思是不忘记郑国,要看着郑国的发展。墓地东边有子产庙。直到现在每年的春天,周围的百姓都要到子产墓来举行祭祀活动,香火不断。在1987年的时候子产墓被列为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产墓的隧道后面是封着的,但前面却是开着的,这是为什么呢?其意可能是向人们说明里面没有陪葬的珍宝古玩吧,这样也可以避免被历代的盗墓贼盗墓。

大家都知道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人物,那么他的墓,虽然只剩下了墙基,但能一直保存到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到了现在却对这个古人墓地的破坏似乎还是没有停止,据报道,子产墓饱受开山炸石之苦,三面山体都被挖成了绝壁。那么谁又能知道这个墓地还能保存多久呢?从春秋时期保留下来的是多么弥足珍贵啊,然而我们今天的人却不知道保护珍稀,反而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了这个承载了中国文化,古代改革信息的瑰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151/55800595260.html

更多阅读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三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采编:张晶 出处: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 发布日期:2011-10-25 阅读次数 345第三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

安监41号令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你知道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什么吗?下面就让爱华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    1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仲裁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你对劳动争议仲裁有多少了解?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法律知识。  

众筹的法律问题 众筹里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众筹的相关法律知识。  众筹里常见的法

关联方借款的法律风险 借款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也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入的资金。你试过借款给别人吗?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借款相关法律知识。  借款的法律风险  一、

声明:《子产的法律思想有哪些 子产的治国思想方略 子产是怎么死的》为网友心如止水方自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