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玄通 品《道德经》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品《道德经》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作者  /   张维彬  

老子·《道德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品《道德经》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

 

 【译文】 

   古时候懂得“道”的人,细致、深邃而通达,深刻到难以认识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小心谨慎呵,象冬天踏冰过河;警惕疑惧呵,象提防着周围的攻击;庄重严肃呵,象在作客;融和疏脱呵,象冰柱消融;敦厚质朴呵,象未经雕凿的素材;空豁旷达呵,象深山幽谷;浑朴厚道呵,象江河的混浊;谁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地趋进?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虽然破败,却不会穷竭,不必制造新的东西去补充。   

【心得】

    我觉得: 真正得“道”的人,考虑问题深思熟虑,力求没有偏差和遗漏;对待事情严肃认真,力求尽善尽美;他的心态淳朴、心胸象大海一样宽广。无论身处怎样的困难环境,都会努力去协调解决各种矛盾,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这样的人好象事情永远没有做完的时候,但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成功的。他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不去追求功名利禄,只求生活舒心,不讲安逸,只讲奉献,不求流芳百世,只求问心无愧,不去强求,只求心安理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像佛家说的“一切随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151/579300561977.html

更多阅读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道德经》微学精讲17 第27章——善行无辙迹 道德经精讲

《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第27章——[善行无辙迹]【题记】《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共有11章,将“善”与“德”结合起来。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善”与“德”有微妙的联系。在《道德经》中,善,是善于。本章重点理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声明:《微妙玄通 品《道德经》第十五章《微妙玄通》》为网友跪下喊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