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表示什么
负荆请罪表示什么?表示自己主动认错,并向对方赔罪。负荆的意思是背着荆条,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将相和的故事。渑池会结束后,赵王将蔺相如封为了相国,地位比廉颇更高,导致后者对蔺相国很不服气,扬言说要好好对付蔺相如。
负荆请罪影视剧照
蔺相国知道廉颇的态度后尽量躲着他,每到上朝的时候都说自己病了,避免出两人在朝中争夺位次先后的局面。一次,蔺相如上街,在回车巷看见了廉颇,见廉颇还没有看到自己,连忙让车夫调转车头回避。蔺相如的门客见主公这样的行为感到很羞耻,跟蔺相如告辞,他们觉得跟在蔺相如的身边,还不如回到自己的家乡。
蔺相如为了挽留他们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他之所以避让廉颇,不是因为害怕廉颇,是为了大局着想。日益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武有廉颇。文武两位大臣相争,伤害最大的正是赵国的利益。秦国巴不得蔺相如能跟廉颇两人争起来。在蔺相如的眼中,国家的安危比个人的荣辱更加重要。
廉颇后来知道了蔺相如的想法,自愧不如,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赔罪。相国并没有计较,将军深受感动。廉颇自此再也不嫉妒这位比他位高的相国,甚至非常信赖他。后人从廉颇勇敢承认错误的行为中得出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用来表示最慎重最具诚意的道歉方式。现在知道负荆请罪表示什么了吧。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
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除了蔺相如不知名的门下,主要人物就是两个主人公——蔺相如和廉颇。两人都是战国时期人,一文臣一武将,同样位列赵国上卿,蔺相如相对更高一些,这也是遭到廉颇不满的故事起因。
戏剧里的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原来只是一个宦官总管的家臣,他的生平事迹基本上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由三个故事构成。蔺相如。因为秦国向赵国讨要换取和氏璧,蔺相如接受重任出使秦国。在秦国时,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口才以及勇气,和秦王抗争和周旋,不仅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还保全了自己,得以被封上大夫。
在后来秦王与赵王的渑池之会上,见秦国意图羞辱赵王和国家,敢于反抗,当面斥责秦国,保全了赵王和国家的颜面。因为他巨大的功劳,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再后来就发生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司马迁对蔺相如的评价是智慧与勇气兼备。
廉颇,生卒年不详,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因为赵国联合另外四国一同攻打齐国,廉颇在战争中立下战功,回国后被封为上卿。后来,又多次抵御了秦国的进攻,也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最后以少胜多战胜燕国,被封为代理相国。司马迁对廉颇的评价是因为勇猛而闻名于诸侯。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是兴师问罪。负荆请罪的意思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向别人道歉。兴师问罪的意思是发动军队,因为对方有罪而前去讨伐,是受害方向对方声讨,以此得到公平和正义。
负荆请罪图片
兴师问罪这个成语要比负荆请罪出现得晚。负荆请罪出自战国时期将相和的典故,而兴师问罪是在宋代科学家的笔谈中出现。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番邦小国不愿意继续成为朝廷的属国,改变了年号礼仪文字等,朝廷知道后兴师问罪。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还有一个,死不悔改,它的意思是不愿意悔改,不愿意回头是岸,特指那些非常顽固,不愿意去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一意孤行也是负荆请罪的反义词。一意孤行就是指对自己的决定一条道走到底,听不进别人的劝解和建议。它是一个中性词,本身不含有褒义贬义的意思。这个词语也是有典故的。汉武帝让张汤和赵禹一起制定国家的法律。许多官员希望赵禹两人不要把法律定得太严格,想请他吃饭。赵禹拒绝了任何的邀请,也拒绝了任何的礼物。官员们请公卿出马也无济于事。公卿受官员所托上门,赵禹始终和他聊着天文地理,不谈论律法这个话题,也没有给公卿谈论律法的机会。公卿见赵禹这样的做派,在赵家待不下去,起身告辞了。赵禹始终从国家的实际出发制定律法,他对别人说,之所以拒绝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独立地做决定,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最后总结说孤立行一意。

推荐阅读负荆请罪教学反思是怎样的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原因解析负荆请罪的意思解析负荆请罪漫画版本介绍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有何启示1/2 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负荆请罪的含义
负荆请罪的含义是指人们向对方认错赔礼。这个成语来自一个将相和的典故。渑池会结束后,蔺相如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敢被封为相国,地位远远高过廉颇。廉颇对于蔺相如身居高职非常不满意。
负荆请罪雕像
廉颇认为蔺相如不过是平民出身,现在自己的地位却比他更低,这让廉家的脸往哪里放?廉颇希望能够教训一下蔺相如,让他在朝堂中丢脸,挽回自己的尊严。
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称病不再上朝,避免和廉颇在朝中见面。不仅如此,在街上遇到廉颇,蔺相如也会让人回避。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在他自己看来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他并不在乎自己的面子。可是蔺相如的门客受不了别人的嘲笑,想要告辞回家。门客认为蔺相如堂堂一个相国却害怕一个将军,这实在是太丢人。
蔺相如了解到门客想要回家的原因后,为他避让廉颇的行为作出了解释。蔺相如对门客认为自己害怕廉颇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蔺相如向门人说,他都敢跟秦王对峙,又怎么会害怕廉颇。蔺相如之所以避着廉颇完全是为了大局着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吞并赵国是因为蔺相如和廉颇的存在。两人发生冲突,得好处的只能是秦国。
后来廉颇也了解到了蔺相如真正的心思,觉得自己为争一口气差点危害到国家,实在是不应该。廉颇向蔺相如赔罪,脱下衣服,背着荆条,跪在了相如面前。蔺相如连忙把廉颇迎起来,表示接受了他的道歉。后来负荆请罪的含义就成为了人们向受害方道歉的意思。
谁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人是廉颇,对象是蔺相如。故事的经过是,廉颇因为不满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而要羞辱他,但是蔺相如一直不和他见面,后来听说了真相自知有错,于是就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廉颇雕像
廉颇,生卒年不详,是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因为赵国是秦国向东扩张统一全国的最大障碍,所以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不过总是败在了廉颇率领的赵军手里。之后在公元前283年,廉颇又率领赵军,与秦、燕、魏、韩四国联合一同讨伐齐国。廉颇在这场战争中,长驱深入,攻下了齐国的阳晋,因此被封为了上卿。廉颇的上卿之位是他靠赫赫战功换来的,但在他看来,蔺相如是凭借口舌之利得来的官位孩子自己之上,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之后,秦国又多次入侵过赵国,廉颇都成功地抵御了他们。直到后来,赵国中了离间之计,由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来率领军队,并且放弃廉颇的坚守策略反而主动进攻,导致了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之后赵国实力大减,燕国以为有机可乘前来入侵,在廉颇的指挥下,以少胜多战胜燕国。战后,廉颇被封为信平君,任赵国的代理相国。
晚年,廉颇受到大臣的排挤,被听信谗言的赵王免职,于是他投奔魏国大梁。在那里还发生了“廉颇老矣”的故事。之后廉颇去了楚国,最后也死在了那里。
负荆请罪漫画
负荆请罪的故事后世流传很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有不少人把这个故事制作成了图画,从前一般是连环画的形式,现在则变成了漫画,故事情节和内涵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编。
负荆请罪
从前是连环画的时候,画里面的故事还是和历史上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典故基本一致。那时候,中国有许多历史典故被制作成了连环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小孩子,让儿童在看连环画的时候就可以从小熟知这些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图画精美,小孩子大多也非常喜欢,所以历史故事的连环画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负荆请罪也是其中之一。
现在,连环画早就消失不见,没人在这么一笔一划地画着连环画,只剩下更为方便的漫画。网上历史故事的漫画,大多有两种,一种故事还是按照历史来,画风大多是古风美型;另一种是把原来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变成搞笑的或者有内涵的。后一种漫画的出现,主要是原有的历史故事早已被人熟知,没人愿意再看老版的。
就负荆请罪的漫画而言,有一个搞笑版本,里面蔺相如和廉颇是一对好基友,一个攻一个受,蔺相如被封官是因为赵王喜欢他,而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吃醋为了让蔺相如回心转意,负荆其实是SM的用处;还有内涵版本,在里面“负荆请罪”被内涵成“付精请罪”,整部漫画就变得很邪恶。
推荐阅读负荆请罪教学反思是怎样的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原因解析负荆请罪的意思解析负荆请罪漫画版本介绍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有何启示2/2 首页上一页12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