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下一句
“破釜沉舟”一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皆沉船,破釜甑”,后来由蒲松龄撰写入自勉联,其中破釜沉中的下一句为“百二秦关终属楚”,百二秦关喻指古时潼关之西的秦国领土,常被用作形容某地的地势极其险要,多为兵家必争之地。
蒲松龄 自勉联

秦朝晚期,由于秦王残暴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行动以抗击秦王朝的暴虐之政,其中最为出众的农民领袖要数陈胜、吴广,之后有项羽和刘邦,其中项羽当年破釜沉舟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有一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一地,赵军被重重围困不得动弹,赵王无奈之下只好向楚国求救,楚王派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二人带兵前去援助赵国。谁知宋义听闻秦国兵力强大,就在半路停下来迟迟不前,执意要双方打久一些待秦军疲惫了才进攻。此时军中缺粮,兵心涣散,宋义却丝毫不着急,整日自顾自吃喝,这可把项羽急得不行,他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带领全军前去救赵。
项羽先派一支部队切断秦军粮道,自己率领全军过河后,下令将所有船只凿破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砸碎,烧糊营房,每人只带三天干粮,喻示此次一战只可胜利不可失败。果然战士受到项羽的鼓舞,全军谁也不企图苟活,拼死搏杀,终于歼灭秦军二十万,此后秦军士气再难振,两年后便灭亡了。
项羽一战出名,他的骁勇,他的决心,是他成为西楚霸王,于彭城立都。
破釜沉舟近义词
破釜沉舟由项羽“皆沉船,破釜甑”的行为中衍生出来,成为如今老生常谈的故事,表示做事情不留后路,不打胜仗不回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精神,赞扬了下定决心后不顾一些去努力拼搏相信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精神意志,此外它也有不少类似的近义词。
破釜沉舟
比如时常被拿来与之相提并论的背水一战,都是历史上出名的打仗时不留退路的做法,一个是沉船砸锅烧房只带三天干粮表示没有别的选择只可胜利不可兵败,而背水一战讲的是背对着水排兵布阵,必须奋勇杀敌才能得到活路,不然唯有落水一死。两个成语都含有决一死战的意思,唯一的出路就是打败敌军,体现了要么胜要么死的决心。
此外,破釜沉舟的近义词还有背城借一,出自左传,也是指最后一战的意思,表示背靠城墙,凭借这最后一战来决定存亡。
孤注一掷,出自宋史,指当时的寇准建议宋真宗亲自带兵出征的举动就如同赌钱时把所有的钱都押作赌注一般,十分的不理智,不把皇上的安危当做一回事。这个成语流传至今,表示在身处绝境时,一个人不惜拿出所有的力量,尽最后一搏,试图力挽狂澜。这个成语也与破釜沉舟的意思相近,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去改变失败的局面,以取得成功。
如今这些词语也用来鼓励在学习、工作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不服输地去克服。
破釜沉舟的反义词
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的是项羽在行军途中,率领部下渡江以后,将所有船只凿穿沉入河中,打破所有锅,烧掉所有房,带着一颗不胜就死绝不回头的决心前行赴战,最终取得胜利。如今破釜沉舟作为一个成语赞扬项羽这种为了目标不顾一切的决心与勇气,喻指有志者事竟成。那么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有哪些呢?
破釜沉舟 漫画
在勇气方面,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是“知难而退”,表示遇到困难就马上退缩,没有坚持下去努力克服的勇气。破釜沉舟这个故事中被项羽所杀的上将宋义因为畏惧秦军兵力而迟迟停驻不敢进军就正好形象地表现了“知难而退”这个词的含义。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旧时原来是指打仗时应当见机行事,如果遇到难以完成的事情任务绝不硬碰硬,懂得回头,而如今演变成了畏惧不前、望而退步的意思。
此外,在决心上,破釜沉舟的反义词还有“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等等,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一心要打败秦国,不打胜仗誓不罢休的决心,没有任何异心和妥协,以此带领全军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而优柔寡断表示的是做事情犹犹豫豫难以定夺,缺乏决绝,没有强烈的明确的目标。而“举棋不定”原来是指在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不知道该走哪一步,比喻做事情顾虑太多,难以做选择。这两个成语都含有一定贬义之意,不够决绝。
破釜沉舟告诉我们,只要对于成功的渴望足够强烈,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带着勇气努力前进,就一定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