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张同敞
后人对张同敞的评价有很多,有说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称他为救世豪杰,总之都是好的方面想。而郭沫若作为文学的泰斗,也曾给张同敞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的美德,这首诗歌目前依旧在流传,作为后人对张同敞性格了解的重要文学记载。

张同敞遗像
其诗歌共有四句,开头就是称赞,称其为“奇男子”,并且在之后点名其人,是江陵那一带的一个忠烈之士,其名为张。开门见山的就是直呼其名,对张同敞极为赞赏,用了的确、奇、忠烈等词语,称赞了张同敞。
诗歌的第二句,讲述了张同敞的一生,他是跟随自己的师父一起共同接受困难,是在明朝灭亡之际,跟明朝一起共存亡,点名了张同敞的忠烈。
第三句,就是第二句的递进,把情感进一步激发,但是没有真正抒发开来。渲染了一个不怕死的真汉子,手断了又如何,眼睛伤了又无论,不在乎这些细节,脑海里只有对战沙场,守卫自己的故乡。
第四句,就是全诗的升华,情感强烈地爆发出。瞬间把张同敞的地位拔高,拔到了可以让所有人对此仰望的地步,并可以受到后世的流传。
郭沫若这首诗,都是由白话文组成,也许缺少了古味,假如有原来的古诗韵味的话,其氛围更加的渲染,能够更多表彰其英雄气节。但就是如此,这首诗歌已经在桂林那片地区个广泛流传下来,其诗背后就是民族英雄张同敞的真实写照。
张同敞作品
我们所知道张同敞形象就是对抗清军的救世英雄形象,却不知晓他独特的一面,那就是他其实是一个诗人,并写有一些诗歌流传至今。张同敞极为擅长诗赋,他常常跟着自己的师父学习,而这位师父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瞿式耜,两个爱好诗词走在一起,难免会切磋一二。
影视剧里张同敞形象
张同敞在桂林担任总督的时候,虽然军务众多,但他也会抽空约友人去游玩山水,并写下很多称赞的诗歌,饮酒做乐,不失诗人本色。
张同敞所写的诗歌大概有40卷,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又有谁会在乎这些诗词歌赋呢。如今留下的就只有在遇难前,他跟他的师父囚前对唱所写的几十首诗歌,这些诗歌让永历帝听到之后,就会泪流满面,于是,让工部将其雕刻,著作成《御览伤心吟》一书,想要流传下来,让后世称赞。
在明朝都要灭亡的时刻,那么身为的张同敞,他所能在诗中所写的,莫过于描写在桂林等地与清军的抗争,以及自己内心难以排除的忧愁之感。《绝命诗》是他在被俘前所写的一首诗,“一日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谁知……”这一句诗就写出了他面对清军,抵抗到底的决心,以及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的性格在全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国家都要灭亡之际,有谁还晓得我一个人在此杀身殉国”,以及最后的“我的魂魄还不想回到故国,只想到先皇的陵墓前面前哭泣”。这一首爱国诗,真叫人拍案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