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汉朝史上首次由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

汉朝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汉朝史上首次由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

  “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退兵。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商邱),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就下令取消了诸侯王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又减缩王国的政权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改丞相为相,总掌王国政事;内史治民,和郡太守相同,直接听命于中央,取消御史大夫、廷尉等宫,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命。至此,诸侯王国虽仍存在,但和郡基本相同,戌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至成帝时,又取消内史一职,由相治民。王国相与郡太守相同。王国除了还有一个无权干预王国政事的诸侯王之外,其他方面与一般的郡完全一样。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弱,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在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251/900450852472.html

更多阅读

8西汉时期之“七国之乱” 西汉吴楚七国之乱

8西汉时期之“七国之乱”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54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还有当时的皇后——吕后专权等原因。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

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发生于中国古代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所以兴兵引起之内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七王为:

七国 七国-战国七雄,七国-汉朝七国之乱上

战国七雄指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七个国家。另:《汉朝七国之乱》上、下两篇,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齐桓公死后,人亡霸灭。春秋末年

吴楚七国之乱 汉吴王刘濞叛乱之谜 刘濞为何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谋反是因为汉景帝杀了他儿子?西汉初年,吴王刘濞领导的吴楚七国之乱,实质上是汉朝中央政权与地方诸侯政权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尖锐的结果,但是引起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却是吴王刘濞的儿子与景帝少年时的一场游戏引起的,令人不

声明:《汉朝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汉朝史上首次由同姓王联合的大叛乱》为网友温酒醉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