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哪个国家的
亚里士多德是属于古希腊人。古希腊作为西方文化的开原地,几千几百年来都是人才辈出。毕竟著名的就要数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还有亚历山大了,这些人都是著名的科学家,言论家。
亚里士多德雕像
希腊不仅是文化之都,放在今天也是个旅游胜地。风景美如画的希腊是亚里士多德的母国,他在那个国家接受教育然后自成一派。而千百年后的今天古希腊却不是由于亚里士多德而成名,古希腊代表着文化开源地的同时它也是个代表爱情的国家,许许多多的恋人到那里只为求得爱情永恒。而亚里士多德却是跟古希腊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谈论他的同时总不忘介绍亚里士多德哪个国家的。他为希腊提出了新的哲学和科学理论,推翻了那些陈旧的观念,使古希腊文明又有了一个新层次的提升。在那个时代,越是创新的言论想要被大众所认可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亚里士多德也不例外,被质疑到被膜拜这中间存在多少困难和时间我们不得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上帝没有辜负这个人,他的思想终究被希腊人普及。而且不仅仅在希腊,他的思想结晶和智慧精华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给予成千上万人启迪。
关于亚里士多德哪个国家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被世人受用到今天,并且在几百几千年之后,世人也不会将他遗忘。
亚里士多德是哪里人
亚里士多德是哪里人?无可争议的就是他肯定是希腊人。他的老师是柏拉图,希腊有名的哲学家,他还有个徒弟叫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色雷斯的斯塔基拉。
亚里士多德画像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宫廷御医,算起来亚里士多德家庭的等级应该是奴隶主阶层中的中产阶层,毕竟他的出生地是希腊的殖民地。
亚里士多德是哪里人的争议存在于雅典。基本一提到亚里士多德,首先就是哲学家,接着就是雅典。其实亚里士多德也的确是在雅典呆的时间最长。亚里士多德在17岁的时候就被送去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知道柏拉图去世,他才离开。光光是这一段学习的时间就长达二十年之久。
亚里士多德受父亲的影响,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很感兴趣,又在老师柏拉图的影响下,对哲学产生了兴趣。亚里士多德在学习上十分有灵性,他甚至被柏拉图成为“学院之灵”。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死学习并且不敢挑战权威的学生。相反他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资料库。
在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又在学院呆了两年,最后实在是跟新院长理念不合,就离开出去周游。游历途中,甚至被请去当亚历山大的老师。最后回到了雅典,办起了自己的学校。
所以亚里士多德是哪里人,斯塔基拉是他出生的地方,雅典是他成长和定居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亚氏一生成就斐然,有若夜空繁星,颗颗璀璨。此处,笔者仅撷取其中一颗,为诸位略作描绘。作为一个杏坛高手,亚氏一生育人无数,即有既有单人授课也有集体授课;这里就从他离开雅典谈起。
亚里士多德雕像
在雅典求学期间,亚氏结识了来自密细亚的学友赫米阿斯,两人因为学术观点的相近而成为莫逆之交。故而赫氏听闻昔日旧友离开雅典四方游历的消息后就主动邀请其到小亚细亚进行访学。亚氏欣然赴约,在此他不但得到生活上的无比优待,而且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思考和研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还在这里完成了人生大事,迎娶了自己的妻子。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赫氏意外身亡,亚氏失去庇护,不得不携带妻小家眷逃离密细亚,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辗转到了米提利尼。
三年后,亚氏收到来自故国的召唤。马其顿国王聘请他为年幼的儿子授课。根据相关传记的描述,亚氏对这个幼童进行了精心的培育,不但教授其有关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其灌输了关于道德方面的信念。事实也确实表明,成年后的王子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类似亚氏的行为。比如他终其一生都对知识和知识分子表现的非常尊重。
虽然学生做了国王,自己已经贵为帝师,但是亚氏并没有栈恋权位与富贵,而是回到文明之都雅典,建立一个新的学习之地,在那里教学。并藉此建立起亚里士多德学派,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之一。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的人,无论在其生前还是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奉为最伟大的哲人、最有智慧的长者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亚里士多德已经代替大家进行了思考,他的观点与论断是绝不会出错的。
亚里士多德雕像
伽利略则是十六世纪的意大利人。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一生有很多重要成就,是大家公认的聪明人。可是就算如此,两者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如果没有时光穿梭机,不大可能直接对话,会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还真的存在一次“亲密的接触”。诸位知道伽利略一生醉心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普通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应该就是那个著名的“斜塔实验”了,没错,两个人第一次公开的较量就是在这里。伽利略宣称要在斜塔做一个实验,以验证亚里士多德关于重力的论断是错误的!这个消息令舆论哗然,虽然亚里士多德不能到场,但是拥护他学说的人可是不计其数,何况他的拥趸都是高质量粉丝,从大学里的教授到研究机构的院长。这些人全都到场支持自己心目中的先贤圣人。
可是,这些拥护者们自己内部先产生了矛盾,有些人认为,轻的会拖累重的,所以速度减慢;有的认为,重的占上风,所以加快;然而事实是,不论是轻的、重的还是两个捆在一起,三个物体的落地时间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跨越时代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