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送给医务人员的赞歌
——卫生赋、医德赋、中医赋、护士赋
卫生赋
黄少平
卫生事业,德昭日月,苍生大医,万夫之望。
胸怀圣洁,心存仁义,勤勉敬业,诚信淳良。
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华夷愚智,同等至上。
忠其所事,敦其品格,检其细行,医德高尚。
不疏锤炼,戒台高护,群策无矜,大度汪洋。
中西结合,发展并重,相须相成,汇融弃扬。
科教兴医,探奥索秘,洞晓针药,精习经方。
合作医疗,夯基固本,博施济众,履盖面广。
疾病控制,知微得蚤,标本同治,功德无量。
爱国卫生,飞声腾实,家园洁净,城俏市靓。
妇幼保健,惠泽斯深,亿万斯年,母安婴康。
社区卫生,便民惠民,进村入户,拯危疗伤。
卫生监督,功盖天地,履职护民,纳福迎祥。
东台卫生,盐城鳌头,六年蝉冠,业内无双。
文明行业,荣膺省级,医界骄子,领先同行。
无偿献血,统一采供,省列前茅,享誉久长。
血防工作,阻断达标,春风化雨,不朽之芳。
百万市民,天保九如,悬圃蓬莱,烟云供养。
医德赋
黄少平
医者德为先,无德不可医。性命所糸,责重如山,良医功同良相。学宜加勤,行宜加励,医德塑魂,大医精诚。孙中山弃医从政,乃大医大智之典范,白求恩赴华援医,乃大医大德之标杆。
医德滑坡,形象矮化,匡扶医德,纯洁医风,社会呼唤,医者当警。从医先做人,立业先树德。医德常修,修炼如始。有德有才良医也,无德有才庸医也。医者,当荣辱分明,涤除玄鉴,向善而行,抱德炀和。一言一行,不忘医者形象;一举一动,常思患者温暖;一剂一药,当念病人疾苦。不为一己之私,放弃职业情操;不因一分之利,失守医德良知。急人之病如在己身;待患之心视同吾亲。贫富平等,贵贱同尊,童叟无欺,亲疏无别。医行亲善,待人亲和,悲悯疾苦,一心赴救;诊察精密,贯微洞幽;细辨病源,纤毫勿失;洁身自好,不徇私情,罄心奉业,似兰斯馨;因病施治,对症下药;规范诊疗,取所当取;慎言守密,恪守行规,解患者之痛,燃其生望。团结同道,莫贬人短而沽名;博采众长,毋夸己长而钓誉。精勤不倦,见闻日广,精通道艺,医术日进。
如此乃谓良医懿德,声名甚矣。
中医赋1
——为《中医药临床普及知识》付梓而作
黄少平
四季之变、五谷之食、六欲之累、七情之伤,肉身凡胎,岂能玉体无疾?金身不衰?中医中药,顺天理而生,应人需而存,积久成术,传承光大,中华国粹,恩泽斯民。
医典《皇帝内经》、药典《神农本草》、孙思邈《千金翼方》、皇甫谧《甲乙经》、王叔和《脉经》、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宏宏巨著,功堪千年传;佼佼医技,术精百病除。
神也,小小银针祛其疾;奇也,寥寥草药除其病;妙也,双双巧手舒其筋。亦可治标,亦可治本;亦可防患,亦可化痈;亦可安神,亦可养生。12经15络365穴,经络也;肝、心、脾、肺、肾,五行也;酸、咸、甘、苦、辛,五味也。扁鹊四诊法、针灸术,妙手回天;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出神入化。三指切脉,寸、关、尺,断其症之源;四诊之法,望、闻、问、切,诊其病之因。术体天心,救人无数;功侔相业,济世众多。百草百姓,百药百效。选药务须精当慎重,用药务必对症严谨。汤、针、粉、膏、丸,应病与药,着手成春。
古邑东台,国医盛昌,名医辈出,誉满杏林。中医泰斗姜子维,江苏首批“十大名老中医”之一。市中医院首批评审二等甲级,中医航母引领示范,院有名科,科有名医;镇卫生院呼应联动,院有中医科室,站有中医人才。2004,获省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殊荣,得分之高,创历年之最。汪荫华“江苏省名中医”,生于中医世家,三代为医,名医旺族,幼承家训,耳濡目染,继承祖业,致力中医。行医三十余载,功德圆满。如今退而不休,坐诊“名医堂”,德技双馨,望隆梓里,声华月美。中医主任医师吴敬农、胡义根、封泰来,杏林中坚,宝刀不老;雷耀晨、程华、孙幸波、冯欣、张铭正,新人辈出,后继有人。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市”,全系统目标同向,上下同心:瞄准标准创,找出差距补,创造条件上。夯实基础,强体固本;提升标杆,再攀新高。

此本读物,既有普及中医药之知识,亦有国家中医药之法规;既有中医药适用推广之项目,亦有中西医结合防治之方案。一册在手,可观中医药之博大;一书装胸,可悟西医药之精深。
功浩浩,中西汇融,健体延年;勋炀炀,学贯中西,福寿康宁。
是为序。
中医赋2
佚名
鸡犹守时而鸣,松则凌霜不凋。医者本自儒生,君子不易节操。
悬头曾经苦学,折臂反促医诊。无耻之耻无耻,爱及不爱乃仁。
良医知微得早,病患多得活身。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医者大慈,治疾如春,身如天马,心共鸥顺。
曲岸小桥,山月烟锁,豆蔻娇蕊,花垂万朵。医乃英雄,以生为贵,不羁名利,前而无悔;长养身心,育而不颓。
本生慈悲菩萨相,又常猛药如金刚。不让外物累真性,一片皎洁常如镜。万斛斗粟同一观,贪痴爱欲视饵阱。
不独购老屋数楹,不栖身僻巷无影;不低颜仰富贱我术,不傲岸轻贫显我精。
立马山头读旧碑,但愿苍生无多病,两字饥寒不问医,人间处处是康宁!常叹沧桑自古真无定,却感万物造化有废兴,再论风雨极知鸡自晓,永记风雅道义医之铭!
中医赋3
明石秋色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华科技,东方特色,玄秘幽黄。河图洛书,文王演绎,八卦乾坤。中医中药,五行运行,三焦辩证。五千年可考历史,三千年理论构架。肇始黄河流域,独步世界医坛。煌煌巨著,汗牛充栋。格物至志,东方文化。西学东渐,近代科技。实践与理论并重,经验与认知共成。
神农尝百草,真知出灼见。夏商药酒汤歌,西周《内经》相克。秦汉神农本草,临床至今习见。望、闻、问、切,针灸手术。《黄帝内经》系统经典;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基之论也。圣手神医华佗,刮骨疗伤麻沸散。魏晋隋唐,叔和《脉经》,纳24脉象,名播域外。枕边备要《肘后方》,手头索案《千金方》。《唐本草》,始规范,奠格局。针灸、艾熏,宋时王惟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集中医中药之大成,光中医实症之大器!煌煌巨著,光炳千秋。《中药志》、《中药大辞典》,承前启后,与时俱进。
经典罗列,震古烁今。中医一脉,博大精深。然自皇帝内经始,直至扁鹊华佗,并无真髓。汉张仲景立《伤寒论》乃有坐堂医,后有叔和脉经、皇甫谧《甲乙经》后成《唐本草》、《千金方》等,宋有《局方》后有金元四大家,乃至张介宾、柯韵伯,明清两代名家辈出,中医乃得大成。然药石未能济事,四诊往往死人,何也?中医经验,非科学!故清人王清任《医林改错》倍受关注。
近世者,绝症多出,科学难验。世人又回返中医,中医并非无一是处,也非包治百病,取其所长如中药,避其所短如四诊,可也。
中医西医,相铺相成。一脉相传承,绵延数千年。对抗与融汇,中西结合。科学与探索,横相交流。多学科争艳,全方位出镜。
中医中药,博大久远。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自古医文同道,医道同宗。名家辈出,巨著天成。中华一绝,自成一体。
悠悠华夏五千年,煌煌巨著彪史册。
医国医人载厚德,贯中贯西增光色。
护士赋
黄少平
一顶燕尾,头悬圣洁;一袭白衣,身着无暇。崇高之称呼:天使;平凡之职业:护理。
南丁格尔,勇开先河。服务患者,护理之责;仁心博爱,护理之光;济世救人,护理之魂。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道出护理位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表明护理名高。岗位虽平凡,然功盖神仙;职业虽枯燥,其恩同天地。一截短烛,辉映满室;一份爱心,创造奇迹。
医与护,唇齿相依;理与疗,花叶互衬。铺床扎针、换药导尿、输氧吸痰、三查七对,精心操作,一丝不苟;细致护理,百问不厌。一笑一颦,牵动患者喜忧;一刀一剪,紧系医疗质量;一片一剂,关联患者安危。面对误解,不辩;遭到埋怨,不忿。想病人需之前,巡红灯亮之先。不厌烦,有求必应;不怨累,忠于职守;不惧脏,敬业奉献。放弃家人欢聚,大爱送病人;舍弃陪伴亲人,履职护患者。忙而不乱,急而不躁。待患如亲,话温气雅,行之有礼,举方和柔,诚恳热情,声美行厉。天使挥翼,起死回生。病者痊愈,最大欣慰;伤者康复,最美享受;危者生还,最好回报。
传递南丁格尔精神,践履人道主义宗旨,秉承悬壶济世操守。挽病人于倒悬,救患者于苦痛,扶压伤之芦苇,燃将残之灯火。圣洁之手,构造生命安全网;至诚之爱,筑就健康防护墙。
施善解难护士情,奉献自我,拯救他人。
治病救人天使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