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雨水节气的涵义决定农事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雨水节气的涵义决定农事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斗设在屋面雨水由天沟进入雨水管道的入口处。雨水斗有整流格栅装置,能迅速排除屋面雨水,格栅具有整流作用,避免形成过大的旋涡,稳定斗前水位,减少掺气迅速排除屋面雨水、雪水,并能有交阻挡较大杂物(主要靠旁边的格栅片),不让其流入管道,如果是虹吸雨水斗,它还应有强制破坏旋涡片(位于雨水斗中部),雨水水平高度淹没了雨水斗上的强制破坏旋涡片时,阻止空气进入。

  对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习惯上也称为对流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大风可拔起直径50厘米的大树,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下冰雹。

  对流雨主要产生在积雨云中,积雨云内冰晶和水滴共存,云的垂直厚度和水汽含量特别大,气流升降都十分强烈,可达20~30米/秒,云中带有电荷,所以积雨云常发展成强对流天气,产生大暴雨。雷击事件、大风拔木、暴雨成灾常发生在这种雷暴雨中。

  淡积云云层薄,含水量少,一般有雨落到地面。浓积云在中高纬度地区很少降水,但是在低纬度地区,因为含水量丰富,对流强烈,有时可以产生降水。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早晨天空晴朗,随着太阳升起,天空积云逐渐形成并很快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积雨云汹涌澎湃,天气闷热难熬,大风掠过,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降水延续到黄昏时停止,雨后天晴,天气稍觉凉爽,但是第二天,又重复有雷阵雨出现。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季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

  雨水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5171/777317415.html

更多阅读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农谚

24节气,是我国特有的历法。二十四节气也是阳历的表现,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农谚,欢迎阅读。立春(2月3日至5日之间):立春俗称“打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雨水节气农事

   作为以耕作为主的农民朋友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关键季节,进行春耕、春种、春管,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愿望。  就大田来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大雪节气农事活动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但此期间,农事活动仍然不能放松。  北方田间管理已很少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小雪节气的气象条件与农事摘要

   小雪节气的气象条件与农事摘要  小雪节气,每年出现在公历11月23日前后,当太阳视位到达240度时开始。《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可见小雪是表示降水形式由雨变雪了,但此时雪量不大,故称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冬至节气特点总结农事活动概要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

声明:《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雨水节气的涵义决定农事》为网友丶神经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