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 2017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来控制进出口及资本流动以达到国际收支均衡之目的。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汇率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外汇新政策

  1.政策和个人购汇额度不变

  国家外汇管理局称,新规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每人每年等值五万美元也没有变化。境内个人凭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真实性购汇需求申报后,直接在银行办理年度便利化额度之内的购汇;便利化额度之外的经常项目购汇,凭有交易金额的真实性证明材料办理,不存在任何障碍。

  2.变化:需写明购汇用途

  此前个人去银行购汇,柜面工作人员会口头询问购汇用途,然后在银行系统内部录入,不需要填写表格,通过网银等电子渠道购汇时,需要填写购汇金额,然后选择旅游等大致用途即可。但是,从2017年起,均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确填写购汇用途。

  3.变化:必须填写预计用汇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购汇用途时,“预计用汇时间”填报项为必填项,填写预计使用购汇资金的日期。在此之前,个人去银行购汇,并不需要说明自己究竟打算何时使用所换的外汇。

  4.个人购汇不得境外购房投资并非新政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3日表示,个人购汇不允许用于海外购房和资本项下个人对外投资,这些并非新政策。官方最近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并未缩减个人购汇的用途或调整购汇额度。

  5.对违规行为将列入“关注名单”管理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个人、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列入“关注名单”管理。而如果被列入关注名单,个人当年及之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同时依法移送反洗钱调查。此外,很多人在海外购置房产时都发动亲戚朋友,动用多个身份证换足外汇。而这种“蚂蚁搬家”的买房方式,本身并不符合规定。

  6.购汇“六不得”

  最新的个人购汇说明书中,明确给出了境内个人在办理个人购汇业务时的六项禁止行为,分别是:

  ①不得虚假申报个人购汇信息;

  ②不得提供不实的证明材料;

  ③不得出借本人便利化额度协助他人购汇;

  ④不得借用他人便利化额度实施分拆购汇;

  ⑤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投资项目;

  ⑥不得参与洗钱、逃税、地下钱庄交易等违法违规活动。

  2017年人民币汇率问题八大误区

  1.只看国内,不看国际

  比较橘子和苹果是很难的,因为分属不同类别,分子结构、组成方式都不同。尽管如此,人们都知道既要看橘子,也要看苹果。但是比较货币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经常忘掉这一简单常识。

  所谓汇率,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说的是一个美元可以换几个人民币。因此,既要看人民币的情况,也要看美元的情况。否则,任何结论都可能失之片面,比较其他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也一样。

  进一步,只看美元和人民币依然是不够的。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的支柱货币,是其他各种货币和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基础,美元的强弱受到全球各主要货币价格的影响。比如说,欧元和英镑变弱了,美元就相对变强了,此时人民币要相对一篮子货币稳定的话,就要相对于美元贬值。

  所以,脱离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情况谈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为了得到人民币兑任何一种主要货币的汇率,都需要对于全球各国的情况至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01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 2017汇率政策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看一些分析看到国内经济增速的下行、货币超发、杠杆率上升,金融风险上升等“负面”因素,就断言人民币会贬值。这是不对的。中国经济固然走弱,但是是从高位下行,从两位数的增长率下降到一位数,迄今增速依然超过6%。全球范围内,这依然是很高的增速。而且,从经济结构调整、培育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角度看, 这样的增速可能是高了而不是低了。悲观者的论断,是建立在不合实际的、过高的长期增长预期的基础上的。

  从全球范围内看,二战以后全球经历了战后的黄金时代,70年代以来增速一直在趋势性下行,2010年以来美国的增速在2%左右,欧洲、英国在1%-2%之间,日本只有 1%多一点。印度快一点,在7%左右,但是印度的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不到,对主要货币汇率的影响不大。总体来看,不能说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差。倘若6%的增速很差,那么人家不到2%的怎么办?

  简言之,现在全球经济是“比丑时代”,中国经济依然是瘸子里面的将军,比国外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还是要好得多。对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很大程度上是预期太高。之前的两位数增速,长期看不可能持续,也是有害的。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坏的一年,肯定不是2015或者2016,而是高速增长的2007年,以及祭出4万亿法宝的2009年。这是题外话,暂且不多说。

  至于对于非直接经济因素的一般性讨论,比如改革开放、执政能力、民主法治、政府改革等等,一直在讨论,从没有定论。对汇率问题,这些讨论并没有确定性的、可检验的含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得不到确定的、可检验的推论的讨论,不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分析的范围内。这些讨论固然重要,但是这些讨论只是分析的起点,在没有达到分析的终点以前,只能作为潜在的重要因素看待,而不是直接跳跃到人民币大贬值的结论。

  2.忽视汇率改革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

  2015年8月11日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一个重要的时代大背景,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讨论人民币汇率,不能脱离这个背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演化的未来并不能一眼看清。但是,汇率问题一定要在这个框架下看。否则,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人民币是当今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算上欧元区的话是第三大经济体,2015年,美国、欧元区、中国GDP分别为18、11.6、10.9万亿美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脱离第一大经济体的货币(美元)走向浮动,和另外三大货币(欧元、日元、英镑)一起形成五大浮动货币,势必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产生影响。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源自二战结束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中,美元借助战后美国强大的实力,以及黄金的货币基石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定价货币。到了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以后,黄金脱离美元,全球货币体系进入自由浮动时代。此时,尽管美元已经脱离了黄金,但是已经确立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支柱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新的基石,直到今天。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支柱地位

  1970年代至今,美元的基石地位不是没有被挑战过,日元、欧元都曾经尝试成为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基础货币。不过,都没有成功。

  日本是当今第三大经济体(不考虑欧元区),1970-1990年代的时候,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唯一的工业化强国。当时韩国、台湾都还没有发展起来,而且由于幅员的原因,不可能成为很大的经济体。香港和新加坡更是弹丸之地,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注定处于次要的地位。当时,日本把整个东亚、东南亚、甚至南亚市场作为自己的经济腹地,日元立志成为未来的亚洲主导货币和世界重要货币,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至于后来中国快速崛起,日本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信是出乎(几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的。不用说太久,20年前主持国务院工作的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7371/752452327.html

更多阅读

人民币汇率及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近日,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建议“中国央行应逐步淘汰存款准备金制度,提高银行体系资金配置效率”,与此同时,他建议央行应该制定并公布一个明确的短期政策目标利率,以稳定市场利率,避免市场对央行的政策举动有错误理解。任志刚2009年被任

人民币汇率问题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以退为进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4月3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推迟发布半年度主要贸易国汇率政策报告。相比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集体发难的美国国会,美国行政机构的态度显得更加务实。然而,这并不能被解读为中国政府在这

委曲求全 梅新育:人民币汇率压力测试应该 委曲求全不必

在以“国际事务白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议员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叫喊声中,有传言称继商务部、工信部2月下旬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人民币汇率压力测试之后,财政部可能将于3月下旬派员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及上海市进行范围更广的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人民币汇率

 尽管央行一直声称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大,但在11月11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首度把“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的新表述,加进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提法中。这意味着,央行对汇率政策

声明:《201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 2017汇率政策》为网友闫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