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虚。”通俗地讲就是,有余为实,不足为虚。虚多与精气内伤有关,包括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气虚多为心、肺、脾、肾的气不足。如果是心气虚,病人感觉心慌、乏力、精神疲惫;肺气虚,常气短、咳嗽无力;脾气虚,有疲倦、懒言、食少腹胀、大便不成形等症;肾气虚,病人有腰膝酸软、气喘、尿频、脱肛、遗尿等表现。
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等有补气的功效,既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炖汤时加用。
血虚多见于脑力工作者、思虑过度者、老年人、女性、手术后或失血的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指甲淡白无光泽、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不畅、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四物汤,也可以用阿胶、当归、大枣等中药制成膏剂,每日坚持服用。
阴虚为精血或津液的亏损,多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体型偏瘦的人及小儿(小儿为纯阳之体,一般多为阳有余而阴不足)。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烦躁、浑身发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此类人群可用枸杞子、石斛、麦冬、菊花泡水喝,或服用银耳莲子百合枸杞大枣汤。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等。
阳虚多见于老年人及久病患者,常与气虚同时存在,表现为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
阳气虚弱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干姜、羊肉、猪肚、核桃、肉桂、韭菜、茴香等,常用的方剂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
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 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