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车,作为一种文化生态,在国外,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一切源于它的环保、健康、舒适等特性,而其中最为受人青睐的,当属它本身结构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崇尚个性、喜爱骑行的朋友大都有机会选择它,并因此滋生出相应的各种活动形式、旅行、竞速、休闲等等,围绕它的各种组织也应运而生,躺车协会、俱乐部、骑行会等等。
躺车现状:
目前在国内,躺车爱好者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已经躺下的、还没有躺下的都在积极的为躺车这个对很多人来讲是新鲜事物的“玩意儿”进着自己的一份力,基于此,我们成立了中国人自己的躺车俱乐部,虽然现在会员还是寥寥无几,但我相信未来,相信躺车的吸引力,我们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来,会壮大......
骑行是一种不错的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文化,我们希望在骑行中时时都能够感受到舒适、愉悦和轻松,而不是痛苦。不是骑行服的软垫、当然也不是为了骑行而练就的“铁屁股”。

曾经有个自己开车店并骑车多年的老车友,教训别人的言理论竟然是选择骑行就是选择受苦,怕苦就别出来。对此我深表遗憾,多年的骑行活动仍然没有让他认识到其中的快乐和应该得到的享受。反而让他感到痛苦。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为什么要选择受苦呢。也许他很喜欢骑行,但却没有从中得到太多的快乐,吸引他的也许并非来自骑行本身的诱惑吧。
斜躺车的优点:
1.速度快
常规自行车骑行时无反作作支撑点,最多利用身体重量摇摆骑行。躺车仰卧骑行,有肩背部做支撑点,便于脚部发力。躺车重心低,迎风面小,故风阻系数低,节省体力。自行车的最高速度纪录均为躺车创造并保持。
2.舒适性好
常规自行车骑时间长了,肩、背、腰、手臂、手掌易疲劳,同时骑行者的PP和蛋蛋血液不流畅,会受疲劳损伤,从而诱发腰椎劳损和前列腺等疾病。三轮躺车骑行仅腿部做功,腰、背、肩、手臂、手掌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故躺车长时间骑行也不易疲劳,不会对前列腺有压力,男人的福音。
3.安全性好
躺车临时停车,两脚自然落地躺车仍可站立。躺车重心低,即使摔倒其势能也低,不会像骑常规自行车那样,一个跟斗栽下去(倒栽葱式),往往伤势比较严重,,而骑最多只是车倒侧滑,四肢擦伤。
4.前卫时尚
物以稀为贵,一辆斜躺车就是一道风景,不会淹没入车流。且回头率200%。永远是大家目光的焦点,低调的人还需谨慎。
小结:
熟话说站着不如坐着滴、坐着不如躺着滴,躺着不如睡着滴,哈哈。
躺车的缺点:
1.躺车爬坡跟立式车相比较有些吃力,下坡那就是享受了。
2.车身太低不易被大货车司机发现。离汽车排气管比较近,容易吃废气。
3.碰到狗狗后,容易被追逐(乡下狗狗),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4.容易被误解成残疾人。那么,对于一个喜欢骑行的朋友而言,如果感觉到痛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放WWW.aIhUaU.coM弃,要么解决它。人类总要进步,就如同这张图一样。我们没有理由虐待自己,也不必要。
三轮躺车:
最常见的三轮躺车,用传统的概念来套就是,倒三轮,后驱动,但是前转向,这是目前为止,三轮躺车里比较流行的款式。舒适性和操控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使用者并不要求会骑普通自行车,但一定会骑它,用句第一次骑躺车的朋友说的话来形容:这东西看着比自行车难骑,感觉也费劲,可一坐上去,不用蹬,你的感觉就会180度大转弯,太舒服了。再试着蹬踏,并尝试把力量的支点交给你的座椅靠背,完全全身放松下来,那种舒适和惬意的感觉瞬时间遍及你的身心。
短轴距两轮低躺,这是竞速型车,一个正常的熟练骑行者,在平路无风的情况下,极限速度上到每小时50公里并非难事,匀速保持在30公里左右也很正常。历史上有躺车参加的自行车赛事中,名列前位的从来就不是传统三脚架自行车,而是躺车。
此车采用前小后大的轮组搭配,在不影响车速的同时,车子本身的设计更有了一种向前俯冲的竞速概念。
两轮躺车:
标准的短轴距旅行款两轮躺车,两极传动,可调座椅,强悍的行李架一看就知道,长途旅行绝对有保障了,再加上舒适的下把位方向,使得它更趋灵活。这里对下把位做个注解,很多朋友提议用传统的上把位,事实上是习惯在作怪,下把位是最舒适的把位,它完全符合躺车的设计理念,双手自然下垂,通常情况下,双臂肌肉是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
这是与楼上相对应的长轴距旅行版两轮躺车,相比而言,使骑行更趋稳定性,前链轮回收,安全性更有保障。但和其他长轴距车子一样,灵活性比短轴距车差一些,轴距和转向灵活性是成反比的,所以这款车的转向半径会比常规自行车略大一些,当然,肯定不会到影响骑行的程度。
这应该说是比较难上手的一款车了,低躺、前驱动,关键是它的转向,非前、非后,而是中间转向,是依靠骑车人的腰力和腿力实现转向的,尽管也有车把,但参与转向的功能很小,仅仅是变速指拨、刹车系统的附着物。虽然难上手,可一旦学会,骑行熟练后,这款车是非常惬意的,优哉游哉,腾出你的双手,拿个相机,随走随拍,或者在空旷处翻翻地图,查查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