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作家,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美国的卡耐基,一位就是日本的松浦弥太郎了。卡耐基擅长分析人性的弱点,摸透了人内心最大的渴望之后投其所好,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的是双方的互动性。松浦弥太郎则更侧重人的自我管理,倾向于探求个人进步的途径,通过改善自我修为来提升个人受欢迎的指数。对于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后者可能更值得借鉴。
以前读过松浦的《找到人生的好感觉》和《一百个基本》,深深被他的“简单”哲学折服。他是一位杂志主编,也是一位旅行家,是典型的将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的人。在这本《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中,围绕“轻松”这个词,他更加系统地讲述了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
我们在社会生存,不外乎就是做人、做事,掌握了最基本的信条,再复杂的人事我们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松浦在书中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复杂的人际交往法则就像是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虽然乍一看绚丽夺目,但总会有人不喜欢,不如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坦诚相见,解约了兜圈子的时间,可以让对方迅速接受你。他把这称之为“赤裸相见”的交际艺术。
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例如,在合作中,如果队友的某些表现另你不满意,不要碍于情面保持沉默,而是要坦诚地说出来。虽然这样可能让对方有小小的尴尬,但是只要你能做到对事不对人,提醒他这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对方是不会怨恨的,反而会理解你。同样的,日后倘若对方挑剔你的不是你觉得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会将心比心,明白他的初衷。这样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有助于增进彼此的关系。无论对待朋友、爱人还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赤裸相见”都是最高效的交往方式。
虽然没有刻意强调,但是作者的字里行间都在强调做人、做事的另一个法则:秩序。作者把桌子和做事效率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联接:有些桌子乍看之下很凌乱,但是它符合桌子主人特有的秩序,即使桌子上放了很多东西,主人也能够把各种信息有效分类。相反,有些桌子上什么都没有,看起来干净整洁,可是需要找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花费很长时间,那就说明主人做事没有秩序,工作效率也不会太高。
有些人反感秩序,特别是憧憬自由的年轻人,往往会把秩序看成束缚。实则不然。从字面上看,“秩”侧重的有条理、不混乱,“序”侧重于有先后、不颠倒。在这个分工越来越明确的时代,几乎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一个大产业链上的一环,整个团队的业绩需要环环相扣才能显现出来。每个人都按秩序做事,复杂而庞大的产业机器就会灵活运转起来。
松浦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时说:秩序化,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管理团队也好,管理自我也好,都不应该是被动的,而是自动自发的。自己制定规则,遵守秩序,这是成年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遵守自己的秩序,充分做好自我管理,就会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压力也会减少。规则愈多,人生愈简单,就可以活得更轻松。
整本书的风格就跟松浦推崇的人生法则一样:简单。他讲,人生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好不容易爬上坡道,接踵而至的是另一个下坡道。前一刻才为下坡道比较轻松而窃喜,但如果不继续上坡,就无法到达目的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一路上都不断重复这个过程。”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肩上的胆子越来越重,这条坡道也越来越难轻松。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尽可能轻装上阵,掌握轻松生活的艺术。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哲学。与人交往就真诚坦率,开展工作就务实高效,都规划好了,才能实现心灵的最大自由。(摘自松浦弥太郎 著《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
作者介绍:松浦弥太郎,著名出版人,畅销书作者,生活美学家。创立个性古书店“COW BOOKS”,并担任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他将“诚实、亲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关注让心灵丰富的生活方式。

他是极简美学生活大师,并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哲学影响了数百万年轻人。他的作品都是从自身经历中体验所得,在错误中学习成长,从智者身上学到重新认识自己的方法,经过自己的沉淀与经营,创造出一套唤醒内心,让心情很快恢复平静的“人生食谱法”。
著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100个基本》、“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等多部畅销作品。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