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言:日常生活是一所学校,它可以为你揭示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可以告诉你真实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在这所学校中,精神并非离世而居,我们依然过着平常的生活,但却时刻沐浴着赋予我们自由的超然真理闪发的灵性之光。 ——心灵咖啡网
书名:《生命的旅行》
作者:美 丹·米尔曼 著,蒲雯玥 译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01日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用直觉般的深邃洞察力化解了50个来自真实世界的难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了有关工作、生活、精神修炼、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重大生命议题。丹·米尔曼的笔下,有全新的视角、真实的本性以及生命的觉醒。每个人都是生命旅途的行者,经历如同沿途的风景,印迹升华生命的价值。
心理学看点:唤醒 疗愈 认知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生命的法则不是一套刻板的公式,而是富有弹性的生活提示,是激发内心潜能的力量源泉。书中有真实普遍的人生难题、充满智慧的人生觉醒、整齐划一的结构编排,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更是一本摆脱迷茫和痛苦、提升生命品质的人生自助书。
精彩书摘:

Q1:我记得您曾在书中写过这样的话:“我们都会下意识地通过传达某些讯息训练他人,让对方知道应该如何对待我们,这些讯息包括肢体语言、说话声调以及其他非常微妙的暗示和行为。”我很赞同您的观点,可我发现这些微妙的暗示和行为的确很难解读。您能再详细地阐述一下吗?同样的错误我们往往会一犯再犯,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答: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转移,很难集中,我们也常常会陷入沉思,这都意味着我们会忽视很多的事情。学会有目的地生活需要恪守几个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具备活在当下的能力,要学会关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能力在任何既定的时刻让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成为自己关注的焦点,要时刻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每一次的失败和每一种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都会激发出新的行为,都会促使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果我们无法从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那才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俗语说得好:“只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我们要学会感知此前被自己忽视的行为、暗示和讯息,否则我们还会重蹈覆辙。相信所有人对此都深有体会,小到一直试图以同样的方式击中棒球,大到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的婚姻。
留意你在不同情形下的举止以及说话的语调,特别是那些容易让人感到紧张的情形,比如怀有对抗情绪时或遇到陌生人时(人们往往会很快忘掉陌生人的名字),因为大部分人此时都会做出一些下意识的举动。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当与人第一次见面时,我都会咬嘴唇、皱眉头。我的这些动作只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的下意识反应,但在对方看来却可能是一种不友好的表示。再来看一个约会的例子吧,如果想约一个女孩子出去,我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做法:第一种是低头看着地板对女孩子说:“如果有时间,我是说你不会想跟我一块儿出去吧,你会吗?”第二种是微笑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我想在周五请你共进晚餐,八点钟可以吗?”你觉得女孩子在哪种情况下更有可能跟我约会?没错,当然是第二种。
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是哪些行为举止造成了自己并不想要的结果,但我们肯定会注意到这种结果,而且会发誓说下次一定会有所不同。可是,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还得回到意识和认知的重要性上,还要学会关注。不过,假设某种结果与我们的行为毫无关系,比如说我们的约会对象根本不喜欢我们的头发、眼睛或皮肤的颜色呢?其实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够得到诚实的反馈,我们就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就不会再重蹈覆辙。
很少有人会刻意破坏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会故意阻碍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然而,如果我们依然对那些微妙的暗示浑然不觉,依然不去改变那些带来负面影响的肢体语言或语音语调,我们就依然会频频遭遇失败。学会关注自己的措辞、语调和行为,学会留意和了解他人对我们的一言一行做何反应,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培养起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够有意改变自己下意识的言行举止,我们就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更多的成功果实。我们不会再因重修同样的课程而止步不前,我们可以从此踏上新的学习历程,让梦想照进现实,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而完整。就有目的的生活而言,关注是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够让意识之光洒遍每一个曾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只是,自我反思也应张弛有度,我们当然无须对每一个手势都再三斟酌,反复思虑,我们也应知晓过犹不及的道理。
沐浴意识的光辉,但也要真切地活在当下。勇敢地去犯错误吧,只要记得从中汲取教训。如果你稀里糊涂地生活,或许的确会虚度一生;但如果你谨小慎微地活着,生活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和意义。
Q2:我离过两次婚,现在跟第三任妻子的关系也闹僵了。我们俩最近谈了一次,觉得暂时分开一段时间比较好,最后说定了暂时分居一年。我知道您也离过一次婚,但您的第二次婚姻非常幸福,而且您已经跟现在的妻子共同生活了25年。您能告诉我成功的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吗?
解答:婚姻是一所倡导“自知之明”的学校,在这里求学的学生应该是谦逊之人,如果学不好某些课程,学校就会让我们一再重修。我相信,大部分共同生活超过25年的夫妇可能都会认同这种说法。在迈入婚姻殿堂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行囊,里面装满了我们的独特个性,也包含着我们的诸多期望。如果这些期望值太过理想化,我们很快就会被失望的情绪笼罩。随后我们还会发现,婚姻会时刻要求我们选择前进的方向,要么走向成熟,要么退缩逃避。有些人选择了离开,因为无法容忍配偶的某些特点,然而,当与另一个人携手迈进婚姻的殿堂后,我们会发现对方也有诸多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同样让我们感到懊恼、不快。我们就这样重复着同样的课程,在婚姻的围城里进进出出,直到有一天,我们累了,倦了,才会停下奔波的脚步,平静地与一个人长相厮守。无论如何,最终把自己托付给某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我们变成了受虐狂。我们可以容忍伴侣的诸多缺点,但作为身心健康的人,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底线,我们无法容忍伴侣对自己不忠,我们不会滥用药物,我们也不会向家庭暴力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屈服。
婚姻宛如一座大厦,而友谊、沟通、诚实、忠贞都是构建大厦必不可少的材料。为了让这座大厦岿然屹立,我们有时候还要优先考虑伴侣的需求和愿望。只是,不要忘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我们都试图改变对方,都试图成为彼此的治疗师、导师或监督人(“如果他/她能够停止做……多好。”“如果他/她能够开始多做……就太好了。”),婚姻就会成为一场较量,成为永无休止的挣扎,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美好的婚姻要求我们要对自己诚实,也要对伴侣坦白,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偶尔也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会不那么成熟,有时候的确也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的伴侣。勇敢地承认这一切,而且不求回报。每天至少说一次“谢谢”和“对不起”(你会发现自己有太多的机会说这样的话了)。凡事多从“我们”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我”。对伴侣多一些支持,对自己少一些袒护。在出现争议的时候,做好心甘情愿让伴侣“占据上风”的心理准备。夫妻间的关系越趋于和谐,夫妻俩的心靠得越近,才越有可能共同构建一个温暖的家。
宽容和忍耐是构建美好婚姻的基石。正如阿娜伊斯?宁所言:“对于我不喜欢的,我会宽容对待。”做真实的自己,也容忍你的伴侣保持其本色,虽然看似奇怪,但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共同成长和乐意改变的大门,我们甚至要学会热情地拥抱彼此的习惯,学会用温情和玩笑化解那些小小的癖好带来的不适和烦恼。我妻子也并非总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她的某些习惯简直让我抓狂,有时候我们也会大声争吵。但所有的暴风雨终会慢慢趋于平静。是她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一个舒适的小巢,一个心灵可以安全停泊的港湾。对于我来说,妻子既是对我最为苛刻的批判者,也是爱我最深的支持者。相信我对于她而言也是一样。如果说婚姻是一段优美的舞曲,那我们无疑是彼此的最佳舞伴。
生命法则应用实践
在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聪明的人不会一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还希望看到不同的结果。如果某些问题在生活中重复出现,那意味着我们尚未汲取某些教训。只有我们的行为举止改变了,那才意味着我们汲取了教训,取得了进步。如果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再敏锐的洞察力也无济于事。
列举你在以下某个或某几个领域重蹈覆辙的经历:
亲密关系
工作
健康
财务状况
你从这些经历中汲取了哪些教训?
你可能做出或者已经做出了哪些改变?
心得体会及你的回答
……
本书目录:
生命法则 1 日常生活是一所学校
生命法则 2 老师无处不在
生命法则 3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