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击球时拍弦都会产生震动,传到到拍体,进而传到拍柄,而这个震动的大小由于不同球拍的材质,采用的技术也有所不同,但现在还没有什么球拍能够完全将震动消除。
所以,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击球时就要尽可能减小球拍传到手臂的震动,这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就包括使用避震粒。

避震粒从外观上归结为三种形状,分别为粒状、带状和长方体。这三种避震粒在球具店都可以看到,但真正特别的是这三种避震粒的“变体”。
避震粒通常安装在拍面最下侧横弦下面、位于中间的几条竖弦上,下面就介绍一下三种避震粒的安装方法:粒状避震粒通常在两侧有卡弦的凹槽,可以卡在两条弦之间,所以可以先将一侧的凹槽扣进拍弦,再把另一侧扣进拍弦,然后把避震粒推到顶至拍面最下侧的横弦即可;带状避震粒通常较长,可以卡在6-10条弦之间,可以将其交替穿过拍弦的内、外侧,然后把两侧挂在拍弦上即可。
此外,有的带状避震粒中间也有卡弦的槽,安装的方法与不带卡槽的一样,只是需要依次将这些卡槽卡在弦上;长方体避震粒通常可以卡住四条弦,分别在避震粒的两侧或一侧卡弦的槽,只要先将中间的两个卡住,再将两侧的卡在弦上就可以了。
网球拍减震器的原理
震动是撞击过程的附产物。击球时,球、拍携带有巨大的动能,在撞击时释放出来。一部分能量用于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一部分能量作为必要损失被释放,产生震动、声音震动的消除:震动是一种能量,能量不能消失,但可以被转化和传递。
震动的产生:震动是撞击过程的附产物。击球时,球、拍携带有巨大的动能,在撞击时释放出来。一部分能量用于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一部分能量作为必要损失被释放,产生震动、声音震动的消除:震动是一种能量,能量不能消失,但可以被转化和传递。
要消除震动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震动的传递过程中添加缓冲装置。缓冲装置,通常具有极好的形变能力,震动传递至缓冲装置后会造成形变和更加低频率的震动,最终转化为热能,因此达到转换和消减的目的。
皮筋是良好的“避震材料”,但不代表它就是良好的“避震装置”,避震效果的好坏应视具体材质和设计而定,球拍的避震器设计多样,原理也不相同。有的是直接吸收震动的(比表面、重量越大越好),有的是将局部网线震动分解到相邻网线的(接触网线越多越好)避震器一般安装在拍面靠近拍柄端。
根据厂商提供的数据,避震器能减少大量震动。但实际是它只是减少了拍线的震动而使击球声音更低沉。一般不建议初学者使用它,原因是它会影响球感的建立。
网球拍避震器的三种形状
球避震器从外观上归结为三种形状,分别为粒状避震器、带状避震器和长方体避震器。这三种避震器在球具店都可以看到,但真正特别的是这三种网球避震器的“变体”,例如Wilson的球状网球避震器、Dunlop的圆柱形条状避震器和Head的对扣式避震器等。这些奇形怪状的避震器的安装方法与前三类避震器也是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