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云军
不久前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举办第二届西王母文化庙会,庆祝天池西王母神话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平凹等9位知名文化人士身着汉服参加典礼,以祭祀古代帝王三叩九拜之礼的最高礼节为原型,用周礼仪式进行祭拜。
诞辰庙会如此兴师动众,这位“西王母”是何方神圣?其实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王母娘娘”,但从“西王母”到“王母娘娘”,中间还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早期的“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也没有关系,之所以后来成了“一对”,要归功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撮合”。
△取材于《西游记》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剧照
正因为西王母和仙桃都有长寿的美好寓意,关于西王母与仙桃的故事和传说便在民间到处流传,且仙桃逐渐具体为蟠桃,人们也都向往着这种能让人长寿的蟠桃。如南宋人张孝祥词中便有:“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

宋元时期的杂剧中,已经有“王母蟠桃会”这样的内容,如《诚斋乐府》中记载的《群仙庆寿蟠桃会》就是这样一出戏剧。剧中提及:“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太上仙官东方朔在二万七千年间已偷吃过三次蟠桃,这次又逢成熟之期,他又想偷吃,趁着看守仙桃的仙女睡着之时,变成仙鹤,终于偷得蟠桃。”(《宋元戏文辑佚·王母蟠桃会》)
对于今天的国人而言,真正使王母娘娘蟠桃会故事深入人心还得归功于古典小说《西游记》。
《汉武帝内传》中虽然描写了仙桃,但仅仅寥寥数笔,而到了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不论是西王母还是仙桃,都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送给汉武帝吃的桃子“形色青”(肯定是熟桃子),而到了《西游记》中,这样的桃子却属于“还生的”,熟桃子是“酡颜醉脸”,显然是红色的。其次,《汉武帝内传》中“三千年一生实”的仙桃,到了《西游记》中,“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竟然成了王母娘娘仙桃中最低一级。在它之上,还有六千年一熟的桃子,“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桃子,“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可以说,《西游记》中对于王母娘娘蟠桃的描述,大大增加了蟠桃的神秘性,令人无限向往,所以连孙悟空都忍不住要去偷吃。
除了小说《西游记》,王母娘娘设蟠桃会的故事也曾见于其他古代小说中。如描写八仙得道成仙故事的明代小说《东游记》,其中便写到八仙参加西王母的蟠桃会(《东游记》卷下《八仙蟠桃大会》)。不过相比较《西游记》中的描述,《东游记》中对于蟠桃的描述就单调的多,几乎就是把《汉武帝内传》中关于西王母仙桃的描述重新抄录一遍,毫无新意,艺术效果远远不及《西游记》中的蟠桃会。
来源:澎湃新闻(微信号:thepapernews)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