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优质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劣等的教育学生总是疲于应付,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优质教育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和自学精神的培养;而劣等教育习惯抓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课堂也以填鸭式灌输为主。优质教育的学生低分高能,劣等教育的学生高分低能。 3.劣等教育在课堂上喜欢给孩子一个结论,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优质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 4.师生关系方面:劣等教育,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俨然知识的主宰,权威的化身。而好老师喜欢和学生一起聊天,是极好的朋友关系。好老师还会努力让每个学生找到成功和自信。 5.考试制度方面:优质考试的目的不是排队、甄别、打压,而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劣等教育考试时,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毫不相信学生,仿佛学生个个都是“贼”。 6.优质教育特别重视诚信,学生入学要签订许多像法律一样的诚信承诺书,只要发现违反,必有终生记录和对应处罚。劣等教育是口头宣传,教师违反诚信也多无记录,有时教师还教学生考试作弊。 7.优质教育,学生可以选学,走班,甚至可以语文学A年级,数学学B年级……且可以自由降级和跳级。而劣等教育大纲全国统一,强调统一思想,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学兴趣与自立精神。 8.优质教育,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轻,学习兴趣浓;而劣等教育,大多熬时间,压作业,拼汗水,甚至“抓分数抓出血来”。学生在课堂上控制感的强弱是教育优劣的标杆。 9.优质教育的行政部门对教育部门无干预权、评价权,有资金资源保障责任和收集资料协调有关事宜义务,优质教育倡导教育家办学,校长没有行政级别。劣等教育的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常自己监督、评价自己,这样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问题显而易见。 10.优质教育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科学而系统地培养儿童的课外阅读与探索能力,课本教材似乎就是为此服务的,没有神圣的中心地位。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就自然了。劣等教育的课本教材与考试是绝对的神圣中心,一切为之服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个性差异小,创新能力自然也就差了。 最后补充一条,优质教育的经费支出占GDP之比很高,教师年收入一般是全国平均收入的3至6倍。所以许多最优秀的高中生总爱报考师范性质的大学。而劣等教育的经费支出至今不过百分之四,教师收入一般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所以最优秀的高中生总不爱报考师范性质的大学,“尊师重教”仍停留在口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