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采访 江泽民98年访日为何被日媒污蔑为"谢罪"? 江泽民

   1998年11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东京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中国方面在启程访日之前已预料到日本不愿意真心道歉,却仍然照原定计划进行访问是考虑到这次访问有正面意义,包括增加中日双方的互相了解及让日方认识中国的立场。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1月30日结束了在日本为时6天的官方访问。由于江泽民此行是中国国家元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访日,中国方面本来期望日本政府会就中日战争时日军在华的暴行发表书面道歉,以便"总结历史"。江泽民在11月25日抵达羽田机场时所发表的简短声明中即强调:"只有总结历史,对未来两国发展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江泽民与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举行高峰会谈后,小渊惠三只口头上就中日战争期间日军的作为道歉及反省,未同意在双方的联合声明中正式道歉,以致于江泽民不但拒绝在此声明上签字,而且到11月30日江泽民离日之前,中国方面尚未正式公布中日联合声明的中国版本,因此,连小渊惠三都感受到:"北京在历史问题上还是认为'还未结束'。"

1992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访问日本 资料图

  日本政府举棋不定

  许多日本及港台媒体以为,这次中日双方之所以未能在日本书面道歉上达成协议,是因为江泽民与小渊惠三在26日上午举行的高峰会议失败的结果。其实不然。据笔者深入了解的结果发现,江泽民在10月上旬原先排定的访日计划之所以因大陆洪灾而延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新上任的小渊惠三还没有办法决定道歉,因此双方同意延期一个月,让小渊政府能有时间与中方就此问题进行谈判。问题是,政治地位迄今未稳的小渊惠三面对日本国内势力强大的反华、亲台右派集团的压力时,一直无法履行对历史做出书面道歉的承诺,因此,在江泽民访日之前,中方其实早知道日本不愿在中日联合声明中道歉的立场,中方也早就拟定江泽民访问日本时的三个基本调子:一、江泽民不在联合声明上签字;二、江泽民将利用每一个公开场合指责日本未总结历史教训的行为;三、在中国政府的各种立场中,要表现出中国政府把日本军阀与日本人民分开对待的立场,意指中国一向以友好姿态对待日本人民,但是坚决斥责日本军国主义。

  

  

  由于日本政府在"道歉立场"上不肯让步,中国政府内部也有过无限期延长访日的争议,但是,据中国官员告诉笔者,最后,中国当局总结认为,江泽民去日本访问的正面作用较大,至少可以增加中、日双方高层的相互了解,顺便也让日本高层人士体会到中国高层官员对各种问题的立场。

  基于上述基本立场和策略设计,江泽民这趟访日行程几乎成了"教训日本之旅",虽然有些死爱面子的日本媒体称江泽民到日本去进行"谢罪外交",但实际上,从踏上日本的第一步,到11月30日离开日本,江泽民抓住每一个机会,警告日本要汲取历史教训,譬如:26日他在日皇明仁为他举行的晚宴中即客气但坚定地提及日军侵华的历史;27日他会见日本参、众两院议长时劝告日本人要鉴古知今;27日晚上在小渊惠三的晚宴上致词时更板起脸孔警告日本"必须全面承认其侵略战争的历史";28日向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演讲时,呼吁日本教导年轻人要有正确的历史观;28日在结束官式活动后的记者会中,更旁敲侧击地斥责日本部分官员"美化侵略历史,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经常歪曲事实";29日在札幌出席北海道知事堀远和札幌市长的晚宴时,再度表示"日本要汲取历史教训"。

  中国该说的都说了

  因此,在江泽民访问日本的6天内,他几乎天天在教训日本,套一句中国官员的话:"我们该说的都说了。"对于在外交行动上一向审慎的中国政府而言,这也是史无前例的行动。

  从宏观的历史和战略的角度去分析,中日之间很难建立真正友好的关系,主要原因是,中国是日本的一个强邻。对于日本过去领土外扩的野心和如今的经济霸权企图而言,过去的中国和如今在经济发展上蒸蒸日上的中国对日本都是一个潜在的对手及威胁。 

  

  

  临危受命:“我一定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989年政治风波后,江泽民临危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对此,他并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本来他准备从上海市委书记任上退休后,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已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然而现在一切都要重新打算。面对中央集体的决定,面对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党同志的信任,他决定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赴中央工作后,他对邓小平明确表示:党和人民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定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江泽民在任期间视察民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政治家、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所写《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两句诗。江泽民在离开上海去北京赴任前,他的老领导、老朋友汪道涵也曾以此诗句相赠。为了国家和民族,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会因个人得失和利害而逃避自己的历史责任,林则徐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江泽民。在他就任总书记后,大学时代的老师顾毓琇写信祝贺。江泽民在复函中,再次引用林则徐的这首诗表明心迹,坦陈了一位共产党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一切的伟大胸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的三年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江泽民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带领全党同志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当时国内形势趋于稳定、中央领导机构刚刚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会不会变?对此,江泽民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他说:“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江泽民一方面为克服一段时间以来“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中,为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他注意倾听各方意见,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经过充分研究和反复考虑,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得到党内认同,并在党的十四大上得到确立。十四大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江泽民卸任前

  自觉担当:“面对新世纪,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日本媒体采访 江泽民98年访日为何被日媒污蔑为

  历史转眼进入1997年。做好香港回归各项工作和开好党的十五大,是这一年的两件大事,备受全世界瞩目。然而,年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辞世,将世界的目光提前转移到中国。有人担心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人们注意到,在邓小平追悼会上,江泽民明确表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他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人们看到,这年秋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以邓小平的名字来命名,并将大会的主题定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跨世纪征程上的宣言书,表明在后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进一步更好地向前发展。

  

  

  党的十五大除了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外,还根据实践发展和形势需要,对跨世纪征途中中国的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战略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尽管前方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这不会动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意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在十五届一中全会上,他要求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要“自觉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责任”。在年底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面对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广大干部首先是几千名高级干部、几万名中级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论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5页。)坚持并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江泽民对党的高级干部的要求,也是他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江泽民与布什

  十五大后,人们普遍怀有这样一种信念和期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会把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勇于创新:“我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带头解放思想”

  世纪之交,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时代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站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再次展现出一名成熟政治家的历史责任感和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那段时间,他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样使党不变质、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同时能够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带着这样的思考,2000年2月,他在广东考察时,创造性地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在此后一年多时间内,他紧密结合实际,不断阐释和丰富“三个代表”的内涵。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他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并据此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在江泽民看来,理论创新不仅是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他自己的历史责任,是要为开好党的十六大做好准备。当时,江泽民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已经十二年多了。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出发,考虑到实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他决定在十六大上卸任党的总书记一职。顺利完成交班,是他的一个重大政治考虑。开好十六大,不仅要做好组织上的准备,更要做好理论上的准备。2001年8月31日,他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说:“我深感,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今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我现在的责任,也可以说我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带头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5—336页。)

  江泽民在任期间

  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理论自觉性,使江泽民成功地带领全党进行了一次理论创新。这次理论创新,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拓宽了新的道路。

   完成使命:“我尽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退出中央委员会。2003年3月,他卸任国家主席一职。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中央决定他留任中央军委主席。十六大后,江泽民始终尊重和支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工作。同时对自己继续担负的军委主席的工作,他也一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十六大刚刚结束一个多月,江泽民就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并集中讲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在2003年底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要坚持“四个扭住不放松”:扭住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扭住军事斗争准备不放松、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扭住从严治军不放松。在2004年6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又强调:必须明确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邓小平曾告诫对美国要有最坏打算

  据《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至一九九七》披露,在台湾问题上邓公一直告诫美国:别干预中国内政,中国块头大,不信邪。与中国直接冲突,是个危险的选择。邓小平 曾指出:对美国一定要有最坏情况的打算。不要怕中美关系倒退,更不要怕停滞。对在停滞、倒退的情况下如何同美国交往,要认真准备。

  香港文汇报报导说1981年1月4日上午,邓小平会见美国参议院共和党副领袖西奥多。史蒂文斯和美国共和党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美国总统出口委员会副主席陈香梅,阐明中国政府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

  邓小平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很弱很穷,装备又落后,所以中国是无足轻重的,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国家。可是我们有块头大这个好处,还有就是不信邪。对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发生错误判断的人,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

  1983年3月30日上午,邓小平会见小托马斯。奥尼尔率领的美国众议院代表团。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邓小平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中国的内政,别人无权干涉。

  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朋友们,如果我们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这条路走不通,怎么办?最终用武力也必须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到那个时候,美国的选择有两个,一是不干涉;二是参战,中美直接冲突,这是一个危险的选择。

  斥美国搞霸权主义

  1983年4月28日上午,邓小平会见日本前外务大臣樱内义雄一行。谈到中美问题时,邓小平严肃指出:美国对外政策中有一个说法,就是美国有 几个航空母 舰,台湾就是一个。里根说台湾是老朋友。什么老朋友?我跟他们说,你们有几个航空母舰。所谓航空母舰,就是美国的战略基地。所谓老朋友,是空话,掩盖着真 实的东西,就是它要霸占那个地方。

  1983年9月24日下午,邓小平和胡耀邦同金日成举行第二次会谈。邓小平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里根竞选时讲了一些话,上台以后,实际上执行的是两个中国 的政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中东问题、南非问题包括南朝鲜问题上加强了对美国的批评,我们讲四个航空母舰也讲得多起来了。

  美国人说,你们为什么批评我们是霸权主义,不要这样讲,太刺耳了。我说,你这个航空母舰是什么东西,什么政策?《与台湾关系法》是什么政策?这不是霸权主义是什么?

  

  在确定了军队建设的一些大事之后,经过慎重考虑,江泽民于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前,致信中央政治局,请求辞去中央军委主席一职,由胡锦涛接任。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了江泽民的请求,并高度评价他为党、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回首自己担任总书记13年、担任军委主席15年的岁月,江泽民在一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现在,我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尽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说句心里话,看到党、国家、军队的事业后继有人,我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603页。)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描绘出一幅幅画卷。历史责任,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值得每个人沉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正是在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向前,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秘闻:邓公亲点江泽民为军委主席的真正原因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充满着活力,闪烁着光辉。1977年他第三次复出时73岁,已经是到了许多人赋闲多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但他却从此步入了晚年岁月 的辉煌。直至他1997年去世这20多年中,这位老人又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殚精竭虑,贡献了他全部的心血。使古老的东方大国翻天覆地。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的辞职谈话

  几辆小轿车驶过喧闹的大街,前后有序地驶进一个僻静胡同,在两扇铁门前停了下来,这就是邓小平的住处。江泽民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从车里走下来,在工作人员 的迎候下,走进了宽敞明亮、陈设简朴的屋子里。邓小平和来人一一握过手后,面对大家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时间和方式。”由于几位中央负 责同志从心里讲还是希望邓小平不要退,所以想开口解释。

  邓小平挥了下手说:“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他理解在座几位政治局常委的心情。此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还没有3个月,大家还 是希望邓小平来掌舵。于是,邓小平开始耐心地解释:“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上会引起什么反响很难讲。如果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人又还在, 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规律是不可改变的,领导层更新也是不断的。退休成为一种制度,领导层变更调动也就比较容易。他坚定地表示:退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吧。

  

  

  未等前一支香烟的雾团散去,邓小平又点燃第二支烟,他伸出两个指头说:“第二个问题,退的方式。”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反复考虑,并且也同杨尚 昆谈过,就是越简单越好。利用退休又来歌功颂德一番,实在没有必要,也没有什么好处。邓小平说到了自己的退休方式:“来个干净、利落、朴素的方式,就是中 央批准我的请求,说几句话。”他一一地看着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诚恳地嘱咐:“我退休方式要简化,死后丧事也要简化,拜托你们了。”

  邓小平很快又提到第三个问题,即“我退休时的职务交待”。他环视着刚组成还不到三个月的中央领导班子,最后把目光落在江泽民同志身上,说:“军委要有个主 席,首先要确定党的军委主席,同时也是确定国家军委主席。”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提议江泽民同志当军委主席。”

  同一天,邓小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提出恳请党中央批准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这封不足七百字的辞职信,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这位老党员、老公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这朴实无华的文字,蕴涵着多么深刻的哲理,何等执着的精神啊!

  深秋的北京,处处笼罩着凝重气氛。清晨,有一位老人同往常一样准时吃过早饭。室外,点点雪花伴随着星星细雨飘然而落。老人望着这雨夹雪,感受 着寒风的吹 拂,语音中带着感慨:“这场雨雪下得不算小呀,北京正需要下雪啊!”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他在退休之日迎来了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自从9月向党中央递交了 辞职信以后,他一直在说服着不同意自己退休的一些同志。今天11月9日,是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最后一天,全会将对邓小平退休问题进行最后表决。

  上午9点多钟,办公室主任来到邓小平身边,向他讲述了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情况,重点汇报了全会关于他退休问题的讨论情况。通过汇报,邓小平得知许多同志逐渐理解了他请求退休的决心和意义,这使他很高兴,他如释重负地说:“总之,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中午吃饭,全家饭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退休的问题,有的说:“咱们家应该庆祝一下。”有的说:“我捐献一瓶好酒。”邓小平则从容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 心境,他说:“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孙女笑了,说了一句:“爷爷真是理 想主义。”

  下午3点钟,出席中央全会的代表们表决,通过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随后,邓小平也乘车来到了人民大会堂。首先在休息厅,他与刚从会场赶来的中 央各位领导握手。江泽民同志提议大家合影。于是,江泽民等以邓小平为中间一字站开,闪光灯闪烁不停,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接着,邓小平由江泽民同志等陪 同步入灯火辉煌的大厅。骤然间,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代表们欣喜的目光跟随着邓小平的身影。

  

  

  未等前一支香烟的雾团散去,邓小平又点燃第二支烟,他伸出两个指头说:“第二个问题,退的方式。”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反复考虑,并且也同杨尚 昆谈过,就是越简单越好。利用退休又来歌功颂德一番,实在没有必要,也没有什么好处。邓小平说到了自己的退休方式:“来个干净、利落、朴素的方式,就是中 央批准我的请求,说几句话。”他一一地看着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诚恳地嘱咐:“我退休方式要简化,死后丧事也要简化,拜托你们了。”

  邓小平很快又提到第三个问题,即“我退休时的职务交待”。他环视着刚组成还不到三个月的中央领导班子,最后把目光落在江泽民同志身上,说:“军委要有个主 席,首先要确定党的军委主席,同时也是确定国家军委主席。”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提议江泽民同志当军委主席。”

  同一天,邓小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提出恳请党中央批准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这封不足七百字的辞职信,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这位老党员、老公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这朴实无华的文字,蕴涵着多么深刻的哲理,何等执着的精神啊!

  深秋的北京,处处笼罩着凝重气氛。清晨,有一位老人同往常一样准时吃过早饭。室外,点点雪花伴随着星星细雨飘然而落。老人望着这雨夹雪,感受 着寒风的吹 拂,语音中带着感慨:“这场雨雪下得不算小呀,北京正需要下雪啊!”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他在退休之日迎来了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自从9月向党中央递交了 辞职信以后,他一直在说服着不同意自己退休的一些同志。今天11月9日,是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最后一天,全会将对邓小平退休问题进行最后表决。

  上午9点多钟,办公室主任来到邓小平身边,向他讲述了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情况,重点汇报了全会关于他退休问题的讨论情况。通过汇报,邓小平得知许多同志逐渐理解了他请求退休的决心和意义,这使他很高兴,他如释重负地说:“总之,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中午吃饭,全家饭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退休的问题,有的说:“咱们家应该庆祝一下。”有的说:“我捐献一瓶好酒。”邓小平则从容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 心境,他说:“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孙女笑了,说了一句:“爷爷真是理 想主义。”

  下午3点钟,出席中央全会的代表们表决,通过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随后,邓小平也乘车来到了人民大会堂。首先在休息厅,他与刚从会场赶来的中 央各位领导握手。江泽民同志提议大家合影。于是,江泽民等以邓小平为中间一字站开,闪光灯闪烁不停,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接着,邓小平由江泽民同志等陪 同步入灯火辉煌的大厅。骤然间,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代表们欣喜的目光跟随着邓小平的身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2651/563311127492.html

更多阅读

昂山访日:日本押注2015年?

     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考虑从中国撤出,转向东南亚,而缅甸将成为受益者。  4月13-19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受邀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她时隔27年之后再度访日,也得到了日方的高级礼遇。  当下,各国纷纷涌向

胡江的十年对抗 日立的双重对抗

 在金融风暴和日元升值双重危机下,松下、索尼、东芝等各大日系巨头无不深陷亏损泥潭,日立也难以独善其身。  文|胡一林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年过花甲的日本人大野信行,现在每天清晨要坚持学习两个小时的汉语,他的办公

若风接受日本媒体采访 第二富豪杜双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日照钢铁杜双华:两年身家增4倍    早报记者 李晓辉    “2008胡润百富榜”排在亚军位置上的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双华,以350亿元的身价成为今年的“财富黑马”。   杜双华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民

55年授衔上将军衔名单 江泽民给上将军衔获得者授衔

1996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隆重的晋升上将军官军衔仪式,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举4人晋升为上将。江泽民参加了授衔仪式。江泽民、习近平、胡锦涛合影附录:我国军衔制是怎么产生的?已经授予了多少上将军衔?新中国成立

声明:《日本媒体采访 江泽民98年访日为何被日媒污蔑为"谢罪"? 江泽民》为网友依然是第三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