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和孩子的疾病程度成正比,部分低热儿童而精神极差的可能病情已经很重了。也不能滥用止泻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拉肚子了,病就好了,盲目使用止泻药会加重部分孩子病情。另外,还有部分孩子,腹泻症状不明显,但精神萎靡,病情已经很重而不知道,部分孩子因此失去生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养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走进书店,各种保健养生大全、手册炙手可热,一些江湖医生的“偏方土方秘方”在人群中相当盛行,其中不乏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言论混淆视听。许多医生提出,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看法包括印在各类保健、养生书籍中的观点,都存在不少谬误。如果采用这些办法来保健、养生,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更有甚者会付出健康的代价。特别是保健书籍中常常吹嘘的自我治疗,可能充满了风险。
使用偏方土方尤须谨慎
7月1日下午2点多,福田区一位50多岁的男子因为饮用了自制的药酒导致中毒,被送到了福田区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下午4时许,医生宣布其不治身亡。死者的儿子赵先生向记者介绍,他的父亲因为身体不好前一段时间开始在一家跌打诊所看病。因为效果不错,父亲送给诊所老板一面锦旗,而老板则回赠给老人一些中药材,告诉他可以回家泡酒喝。“没想到他第一次喝就出事了。现在我还在等法医的鉴定结果,医生初步怀疑是药酒中毒。”接诊的医生也表示,吃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轻信江湖医生的土方偏方,最好也不要自己配制药酒饮用。
广东省名中医萧劲夫表示,民间流传的许多验方,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具备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是这不等于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滥用。比如泡制药酒,一些中药材互相作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明原理就放到一起,就可能产生危险。因此,听从医生指导并谨慎饮用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原北大深圳医院中医科医生王建新也指出,许多偏方能够流传下来,疗效一定是确切的,但需要辩证施用才有效。“现在人们注重养生是个好事。但人的体质有不同类型,不要盲目进补。”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媒体爆炒绿豆,说常吃绿豆大有好处。但绿豆性凉,可以清热,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吃了绿豆,就反而加重病情,感觉不舒服。此外,常见的红参是温补的,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食用。
保健书籍种类让人眼花缭乱
前不久,一位家长领着3岁的儿子找到王建新,说孩子喉咙痛。询问病史,原来这位家长从书上得知固元膏好,便买来不少固元膏给孩子吃。殊不知固元膏是温性的,她孩子的体质并不适合食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除市场上的保健品品种越来越多、销路越来越好外,各类保健养生书籍也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从书上、网上获得保健知识,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习惯。记者来到罗湖书城、购书中心发现保健书籍柜台前格外火爆。记者在深圳书城一楼的新书展板上看到,6月的20本推荐新书中,有3本是保健养生类图书。而四楼的“中医养生新书台”展区,形色各异的书籍不下100种。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每月都有好几种新书上架。“现在人们都重视健康,这类书好卖。”
儿科专家
家长用保健“常识”为生病的孩子“治疗”常存误区
儿童发烧:捂汗会加重病情

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病菌、病毒容易传播,这段时间前往市儿童医院的小患者明显增多。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保健“常识”为生病的孩子“治疗”,殊不知其中很多“常识”可能就是错误的。
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周家秀博士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误区。
首先,有的父母认为,儿童咳嗽吃止咳药物会上瘾,最好不吃为佳,也有的走另一个极端,给孩子长期使用成瘾性止咳药物。其实,儿童咳嗽需要得到及时治疗。这需要区分具体的病因,有的咳嗽是对上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应,盲目一味服用止咳药会加重病情。有的慢性咳嗽是变异性哮喘的表现,因此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至于成瘾性及药物依赖,在内科用药中不多见,大可不必因为部分止咳药中含可待因成分就谈虎变色。只要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用药,严格遵从医嘱用药,这类担心的问题在常规治疗中是不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