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郑和有何优点

  郑和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为朱棣立下了战功。

  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内官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何挑选郑和下西洋呢?

  一是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他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二是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日本,有一定的外交活动经验,特别是永乐二年出使日本,通过郑和的外交活动,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了贸易条约,朱棣皇帝还是蛮满意的。

  三是郑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在郑和担任内宫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丰富的造船经验。

  四是郑和身份特殊,他是伊斯兰教徒,熟悉伊斯兰教义、教规和宗教习俗,郑和又是佛家弟子,他自称是“奉佛信官”“菩萨戒弟子”,他熟悉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地方,不是信奉伊斯兰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

为什么选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郑和有何优点

  朱棣认为郑和是下西洋的不二人选,于是,委于重任,郑和自然就成了下西洋的统帅。

  明朝初年,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逐渐巩固,经济发展呈涨姿势,国势日趋强盛,向海外发展是一种趋势,这正是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所在。

  但也有人猜测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据说,“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出走,一直没有下落,明成祖朱棣心里不踏实,怀疑朱允炆逃到海外避难,怕他将来对自己皇位构成威胁,所以,派郑和下西洋是暗中侦察建文帝的踪迹,以绝后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2951/302592511051.html

更多阅读

《郑和下西洋》登陆央视CCTV-8黄金强档 央视黄金强档电视剧

59集大型历史连续剧《郑和下西洋》将于3月25日(周一至周日19:30,每日三集)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全国首播。该剧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别拍摄,题材新颖、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高品质电视剧。《

算一算郑和下西洋的经济账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一提起郑和下西洋,人们首先想到的常常是“四海宾服”和“厚往薄来”。时至今日,国内对郑和下西洋的主流定性也大多停留在“入不敷出的政治宣传”上。虽说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显而易见,但对下西洋“劳民伤财”的评价则主要基于明代官员

郑和下西洋为何结束? 郑和下西洋

前文说到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垄断海洋贸易,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垄断的意图不是像现在跨国公司一样,要垄断所有国家的海洋贸易,而只是想将中国的对外海洋贸易垄断在自己手中。今天接前文继续。永乐皇帝想垄断海洋贸易的企图为

郑和下西洋路线与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

郑和画像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原名:马和,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

声明:《为什么选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郑和有何优点》为网友販賣丶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